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公益纪实志愿者故事心情故事

城市乐水行--沙河涌的来龙去脉(2)


来源:环保网站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05


提一下对这次活动,队长小猪是有备而来的,带了一袋空矿泉水瓶子。
一开始往水瓶中加了石头,不成功,再在外面绑上石块,这次成功取到半瓶水。

看一看,有点混浊,但透明度还是比较清的,闻一闻,有点味道,但不算刺激。
和想象中的又浓又臭的污水,相差很远,孙文凭说:水还是不算太差,那臭味不是河水发出的,应该就是河涌泥污的问题了。
如果没有动手取水了解一下,我还真的不知道,河涌里的水原来并非又浓又臭,想象并非事实。



寺右新马路,阳光大道车来人往,桥下老河涌,阴暗沟渠於积流污。





过了寺右新马路向前走,
对岸的一个没有盖子的排水口,下面的青石板台阶,很可能是以前的渡口。





再向前走是一个社区,对岸还有几幢漂亮的小区楼盘,这一段河涌和前面一段河涌,河水的颜色差不多,同样散发着异臭,我们沿涌而行都觉得不自在,而住在这周边的人们,就不得不长期地忍受。
这个排水口的附近能看得到有油污飘浮。



这里岸边看不出有排水口,但却有水不停地流趟。



这些水流过的地方,形成明显的发黑的流向痕迹,附近的臭味也特别利害,对岸的新楼就倒影在这水里。 




这座桥是通往共和村的,桥那边是个热闹的市场。





在地图上的这个位置,河涌应该有一条支流,看走向,我估计是通往动物园的,现在可能变成暗渠了,剩下这四个一排的排水口。




广州的河涌水少时,通常有些小水洼的水呈现牛奶白色,一直不知道准确原因,当问及我们的专家时,都说要回去查查书,在这里就考考大家,求一个答案。




之前我一直叫这条河涌叫杨箕涌,从来没有想过它与沙河涌能拉上关系,如果没有这次乐水行的活动,我还真的不知道这是沙河涌的下游。
走到这里,看到一个杨箕村的牌坊:扬箕陇西



摘自广州日报的杨箕村介绍:
    距今960年前,北宋天禧三年(1020年),杨箕村的中部石门口一带,已有黄氏族人在此造田建业。当时的杨箕村,还是一片河滩小墩,被珠江水冲积成块状,形状颇似民间筛米的箕,由此得名“簸箕里”。
  渐渐地,簸箕里根据姚李秦梁四大姓氏,还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居住方位,形成“四社五约”、“三姚两李一秦梁”的村落结构。居民大都是从陕西、河南、江西、闽浦等地南迁的移民。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勤劳地开拓自己的家园。明代弘治年间,改称簸箕村。
    而簸箕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上世纪30年代。无独有偶,当时广州河南西郊新窖镇也有个同名的“簸箕村”。因为重名,两个“簸箕村”选派代表共商改名大计。最后,新窖镇的“簸箕村”因在河南,改名“南箕村”。东郊的“簸箕村”由于当年沙河涌两岸有数个杨桃园,便更名为“杨箕村”。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改的名字其实是“扬箕村”,取的是“发扬光大祖辈荣耀”之意。
  杨箕村村志记载,杨箕村的原始地势地貌,是村心稍高,东西倾斜,北高南低,就像一只头向白云山,尾在珠江河的水龟。杨箕村三面环水,东临火甲涌、南临珠江、西环沙河涌,水源充沛。杨箕村有位叫伯蕴的教师,曾经这样感慨:“东出翠竹林,西入古榕荫,南临水松帐,北沿禄影行。”说的就是杨箕村绿影缤纷的自然美景。
    《杨箕村志》的编撰者之一韩桂棠,在杨箕村生活了整整78年,见证了这里的沧海桑田。
  他记得村西北边那条浅浅的杨箕涌还是河滩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杨箕涌,河水很深,有乌篷船在河面上来来往往。河水很清,每当水涨,小鱼儿成群结队地随潮水涌入,村民们就在河涌两岸结网打鱼。韩桂棠和小伙伴们喜欢在河里游泳,透过清澈见底的河水,河底的小鱼小虾小螃蟹清晰可见,扎个猛子潜下去,就可以将它们逮个正着。
上一篇:一点感悟 下一篇:婚宴筹备总表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