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中医学中医基础

溃疡病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第三节 溃疡病

  概述

  溃疡病(消化性溃疡)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胃肠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本病只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约95-99%的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痛”、“心痛”等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精神紧张,烟酒过度,先天秉赋不足及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胃脘部节律性、周期性、慢性疼痛、嗳气反酸等见症。

  病因

  本病是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身心)诸因素。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或防护机制降低,或二者兼之,或内外因合而致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或二者兼而有之所致。内因多与先天秉赋不足、胃脾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异常等有关;外因多与饮食不节、嗜酒过度、寒邪直中脾胃等有关。或内外因合而致病。

  病机

  经实验及临床证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尤其是胃酸,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持续性胃酸分泌过高,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酸分泌与壁细胞群总数密切相关。而壁细胞群数增多与遗传及体质因素或壁细胞长期遭到兴奋刺激有关。壁细胞膜具有毒碱样(M)、胃泌素(G)、组胺(H)三种受体,相应的兴奋刺激是: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产生的乙酰胆碱;②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③邻近的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柴胡疏肝散化裁。

  柴胡10克 枳壳9克 香附6克 川栋子9克 芍药10克 炙甘草6克。

  随证加减用药:

  疼痛甚者:加元胡10克 乌药10克。

  吐酸甚者:加乌贼骨15克 瓦楞子15克。

  腹胀甚者:加陈皮10克 广木香10克 砂仁9克。

  食滞嗳气者:加麦芽20克 神曲20克 莱菔子20克。

  恶心反胃者:加半夏10克 生姜9克 代赭石20克。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隐痛,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嗳喜按喜热饮食,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

  辩证:脾胃虚弱,故胃脘隐痛绵绵,疼痛以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寒者得温易散,虚者得按则舒,故喜暧喜按喜热饮食;脾主四肢,主运化,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 吐清水,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20克 桂枝9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9克 干姜6克 木香6克 大枣3枚。

  随证加减用药:

  泛酸者:加煅瓦楞、煅牡蛎、海螵蛸。

  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痛发作时合良附丸(良姜、香附)。

  呕吐者:加吴茱萸等。

  中气下陷者:加升麻、柴胡、枳壳。

  吐血便血者:加地榆炭、乌贼骨、白芨、赤石脂、参三七粉。

  3.胃阴不足型

  主证:胃脘隐痛或灼痛,或伴嘈杂,或饥而不欲食,似烦不眠,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无苔或少津,脉细数。

  辩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故胃隐痛或灼痛;虚热内扰,故胃脘嘈杂;胃失津润则不欲饮食;阴虚内热则心烦不眠;津亏液少则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无苔或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麦冬12克 玉竹15克 石斛9克 沙参9克 党参12克 粳米18克 甘草3克 大枣3枚。

  若口干舌燥,胃脘嘈杂,胃酸缺乏者,加乌梅、山楂、以酸甘化阴。胃脘痛、胀较甚者酌加川朴花、佛手花、玫瑰花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萎仁以润肠通便。

  4.脾虚血瘀型

  主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食后加重,拒按,或见呕血,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或涩。实证出血,来势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或弦细无力;虚证出血,来势较缓,面色芬白,舌暗淡,脉细弱。

  辩证:胃脘痛日久不愈,久病多瘀,瘀血阻络,气血运动不畅,故胃脘痛较剧,刺痛,或呈刀割样疼痛。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疼痛尤甚;久病入络,络脉受损,故见呕血、便血;实证多与热证并存,热迫血行,故实证出血急;虚证多与寒证参见,故虚证出血缓。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为瘀血阻络、血行不畅之征。

  治则;化瘀通络,理气止痛。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丹参15克 檀香9克 砂仁6克 生薄黄9克 五灵脂12克(色)元胡9克 赤芍12克 白芍12克 当归9克 木香9克 甘草6克 

  若呕血、便血,宜辩寒热而治之。呕血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属气郁化火,火邪犯胃,迫血妄行,用泻心汤加味,以清火凉血止血,若大便色黑,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无力者,属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当选用黄土汤加炮姜炭、地榆岩、乌贼骨以温阳健脾止血。若出血量大者,应中西医结合救治,必要时外科治疗。

  结语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主要由于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所致。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肝气易犯胃克脾,脾胃可互相累及。临床上肝多实,脾多虚,胃多气滞血瘀。处方用药时要根据肝、脾、胃之病机特点灵活施治。肝气犯胃者,应掌握“治肝可以安胃”“忌刚用柔”的原则,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脾胃虚寒者, 温中健脾,应注意不宜过用久用辛香温燥之品。“酸甘化阴”法为治疗胃阴不足之大要,不可疏忽。无论是哪型胃脘痛之消化性溃疡,久之,皆可入络,形成瘀血阻络,故久病之溃疡病,化瘀通络,理气止痛不可忘记。

  此外,还应重视饮食调摄,保持乐观,适当体育锻炼,或选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西药

上一篇:慢性肝炎 下一篇:大叶性肺炎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