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公益纪实民间官方公众视点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1-13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达到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效果,让群众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行街道街域化管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实现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拓宽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效果的目的,形成组织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保障人性化、具有南开特色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南开打下稳定的社会基础。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完善三级网络体系,实行街域管理新机制,突出街道掌握底数更清、了解情况更实、落实政策更快的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要实行街道对街域内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负责制,即在全区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基础上,将社会救助工作的责、权、利统一下放到街道。各街道要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组织,对其管辖区内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就业再就业和接受社会捐赠等各项扶贫助困工作负总责。要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区、街、居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帮扶困难群众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建立一套托底救助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加大对各层面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要在街域范围内实施以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和就业再就业等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托底救助,对困难群众实行权方位帮扶,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各街道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困难家庭动态管理制度、专项救助资金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创造新业绩。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加强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成立街域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街道慈善分会和红十字会,负责全区大型公益捐赠活动中街域内款物的募集、日常捐赠款物的接收以及捐赠物资的统一调配和上缴发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
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要完善街道社会救助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在街道和居委会建立困难家庭动态信息两级数据库,及时掌握本街域和各社区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健全救助工作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对所有困难家庭做到情况掌握清楚、跟踪服务到位;二是建立专项救助资金管理制度,每年募集的慈善博爱公益款项按一定比例向街道倾斜,完成计划指标超出部分的金额按80%比例留街,用于突发事件的临时性救助和对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