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中国现存的医生和病人,到底哪层对哪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eagull8111 点击:次 时间:2007-10-07
中国现存的医生和病人,到底哪层对哪层!
定义医生眼中的病人
先看看医生希望遇到什么样的病人:简称-素质高病人(不一定有钱)
1.起码高中以上文化 - 和医生交谈可以很快的表达他想知道的内容。
2.有一定的医疗常识 - 他们会听取你的专业意见,从你的意见中看出你的水平,而不是从你的样貌。
3.懂得最基本待人接物 - 在对医疗有意见的时候,知道如何礼貌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4.有法制观念 - 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知道如果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5.并知道社会有灰色地带 - 看到医生护士只是医疗制度的执行者,制度才是诸多问题的造成者。
然后看看医生最不想见到的病人:简称-素质低病人(不一定没钱)
1.文化很低,估计只有小学文化 - 讲很多粗口之余还是无法表达他心理想说的东西。
2.对医疗基本常识一概不知 - 通常会有人进了医院就不会死的幻想。
2.专门听信相貌“很老”医生的“很专业”意见解 - 对于那些很肯定和很否定的词语特别信,但是医疗正好相反。
3.基本不会尊重人,当然也不会尊重医生 - 有意见只会骂人,不知道如何提意见。
4.道德水平停留在第一级,既是“棍棒纪律”,认为我打你才会让你认同我的看法 - 有问题只懂打骂医护,不会去投诉。
5.法制观念薄弱,对社会认识停留在“有钱有势”既真理 - 出了医疗纠纷,只懂得对医生护士人身攻击。
从病人角度定义一下医生:
病人希望遇到的医生:简称-“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技术很高)
1.样子很老,和慈祥 - “老”在中国人眼里基本是等于医术高,事实缺往往让这些病人吃尽苦头还蒙在鼓里。
2.言语温和,很体贴 - 细心的接待病人,认真的检查,缓和的告诉你问题所在。
3.职位很高,既有“主任”“教授”的头衔,越多越好 - 不过这些都是学术行政头衔,和临床业务水平没有直接联系。
4.对自己的医术极度自信 - 病人最喜欢听医生说:“你的病没问题,我包了!”但想想你的死医生包不包,就知道这句话啥意思?
5.希望我想见他的时候他会在身边 - 病人希望医生了解自己的情况,仿佛有很多事要向医生汇报,但是医生总是很忙。
病人最不想见到的医生:简称-“很差”的医生(不一定技术差)
1.长的很矮,样子很年轻 - 不禁的问心里一句:“这个是不是实习生”
2.语言粗暴,语气生硬 - 虽然实话说出病情,但往往刺激病人忍受程度。
3.没啥职位,就“医师”牌子 - 看完以后不放心,想找个教授看看。
4.说话很虚,很不确定 - 医疗本来很多问题就是不确定的,但是从患者角度来看会理解为你的医术不行。
5.一周到头才见到一次,每次接触少于5分钟 - 每次见面病人还没有开始说话,医生就消失了。
对于医生而言:(前提是:你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
如果发现你的病人符合素质低的全部标准,如果病人病情又很重的话,建议转院;以免血光之灾。
如果发现你的病人符合素质低的其中几条,可以接诊,不过尽量减少接触谈话时间或者请最老的医生和他接触。
如果发现你的病人符合素质高的其中几条,把他的病治好吧!你们会相处的比较融洽。
如果发现你的病人符合素质高的全部标准,把他留下来吧,我觉得治好他已经成为你的本能愿望,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对于病人而言:(前提是:你是一个真正素质高的病人)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很有礼貌,那么你可以认为他是懂得与人相处的医生。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比较耐心体贴,那么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耐心的医生。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理论比较多,那么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敬业的医生。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可以想到你的难处,那么你可以认为他是很细心的医生。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受到同行的尊重,那么你可以认为他具备一定的医疗技术实力。
如果你发现你的医生拥有上面的所有,你应该可以让他成为你的主治医生,对于你的病即使你拿到院外会诊也可以和他一同讨论你的治疗方案。
在现实中,这些标准都是交叉分布在每个医生和病人的身上。简单而言:
越差的医生,越容易说那些类似“肯定治的好”之类的话,也会特意扮的苍老拉生意;应该去配那些素质差的病人。
越好的医生,处事越慎重,谈话咨询的时间会越长,涉及方面也很广,应该去配那些素质高的病人。才听得懂!
当好医生遇到差病人,当好病人遇到差医生:
我希望作为好医生和好病人都能在接触的30分钟,把自己和对方的身份辨认出来;然后断绝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