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精经染遗 > 精神病 >
精神药物(4)
来源:37 作者:37 点击:次 时间:2008-02-23
2.神经系统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为突出。短期服药即可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静坐不能和类巴金森综合征;长期服药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①急性肌张力不全(Acute dystonia)多见于青少年,特别是带有氟基的抗精神病药尤易引起,多在服药数日内发生,表现为眼、面、口、颈、躯干肌的局部性肌痉挛所致的怪异表现,常见的有动眼危象、颈面征等。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0.5mg后,症状可迅速缓解。②静坐不能(Akathisia):发生率达20~40%,以中年女性为多,且多发生于用药的第2~3周,表现有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治疗同急性肌张力不全,亦可试用安定或心得安。③类巴金森综合征(Parlinsonian sydrome):十分常见,以女性和老年患者易发生,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抗胆碱能药物有效。以上症状是可逆性的,如停药或减药后可消失。④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系长期大剂量服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一般在服药3个月才可能发生,发生率为15%~4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最常见的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BLM综合征)重者可致构音不清、影响进食。亦可表现为肢体的不自主摇摆、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或四肢和躯干的扭转等。治疗困难,除加强预防外,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有人使用左旋多巴作“脱敏”治疗,短期内症状加重,2~3周后停用,症状逐渐好转。目前尚无有效措施。
表4 抗精神病药的主要副作用
短期服药 |
长期服药 |
|
神经系统副作用 |
||
锥体外系症状 |
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巴金森综合症或震颤 |
迟发性运动障碍 |
行动障碍 |
动作迟缓 |
|
植物神经症状 |
鼻塞、口渴、低血压 |
|
精神症状 |
嗜睡 |
抑郁状态 |
皮肤症状 |
皮疹 |
异常色素沉着 |
眼部症状 |
晶体混浊 |
|
肝损害 |
肝炎(过敏性) |
肝功能障碍 |
消化系统症状 |
便秘 |
麻痹性肠梗阻 |
心血管系统症状 |
心电图异常、心律不齐 |
|
造血系统症状 |
粒细胞减少 |
|
内分泌代谢障碍 |
月经异常、泌乳、肥胖、性欲减低 |
|
致畸性与染色体改变 |
致畸性 |
染色体异常 |
其它 |
恶性综合征、猝死 |
3.皮肤症状:为过敏所致常发生于治疗的第1~4周,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开始于手与面等暴露部位,亦可扩及躯干,呈对称性分布,严重者发生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糜烂等。应立即停药。
4.肝损害:氯丙嗪等所致的胆汁郁性黄疸的发生率约为0.1%左右。无黄疸性肝炎较之更为常见。系过敏所致,停药1~2周可恢复,临床上应与传染性肝炎相鉴别。
5.消化系统症状:药物引起平滑肌肌张力降低。可致麻痹性肠硬阻,于长期过量服药时易发生。
6.心血管系统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多见于治疗初期,尤其是用药后第一周,与药物阻断了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颇为常见,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Q—T延长、T波增宽或倒置等,少数患者出现心律不齐或传导阻滞,宜停药并作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