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精经染遗 > 遗传病 >
基因突变致蛋白质合成异常(4)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1854次 时间:2008-02-24
冠心病稍迟且发生率较低。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杂合子发生率为1:500,杂合子临床表现较轻,故属不完全显性遗传,外显率高(90%-100%)。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LDL受体(LDLR)的遗传性缺乏。血浆中的LDL和β-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在溶酶体中LDL与LDLR分离,LDLR回到细胞表面重新利用,LDL则在胆固醇酯酶作用下,释出胆固醇供细胞利用。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表面有功能的LDLR数量决定了血浆中LDL及β-VLDL的浓度。现知LDLR的编码基因位于19p1.3-p13.3,总长度45kb,由18个外显子组成。已发现FH患者有数十种突变,包括缺失型突变(主要的)、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及整码突变。表现为LDLR功能异常有4种类型:①细胞膜上完全无LDLR;②LDLR明显减少;③LDLR无功能不能与LDL结合;④LDLR与LDL结合后不能内吞,可能是由于合成受体前后有加工缺陷。
2.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testicular ferminization syndrome)又称雄性素全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为最常见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核型为46,XY,有睾丸,能分泌雄性素,但缺乏雄性素受体,雄性素不能发生效应(图4-20)。
图4-20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核型46,XY)
页:
上一篇: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