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 >
肿瘤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205次 时间:2008-02-24
第五节 肿瘤
概述
肿瘤是癌症者700万以上,现在癌症临床资料表明,一些肿瘤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五年生存率提高。一些晚期患者,常规抗癌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经中医药治疗能减轻痛苦,稳定病情,达到临床缓解或延长生存期之目的,有的还能达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与劳动能力。
2.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特别是某些瘤种(如肝癌),大量晚期癌症患者,事实上,中医药是他们的主要治疗手段。
3.肿瘤可以说是一种多病因,多阶段的全身性疾病,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的原则,可以为抗癌研究提供新思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丰富多彩,也可以启发产生新的抗癌方法。
4.我国资源丰富,已知的抗癌中药约有150余种,为筛选抗癌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几千年中积累的抗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5.有些中药能显著降低化学致癌物质所致的癌肿发生率,有些有助于克服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的不足和某些副作用,有助于为肿瘤防治研究开拓新领域。
一、祖国医学对肿瘤病因、病理的认识
肿瘤的发病原理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祖国医学书籍中论述癌瘤发生的病因病机较多,历代均有论术、认识逐渐深入,概而述之,大致有以下几种立论。
1.气滞血瘀:气血瘀滞、日久可生癌肿,历代文献指出,乳癌发病与肝脾两伤,气郁凝结有关,故乳腺肿瘤初期多以舒肝理气法治疗,血随气行,血之阻滞凝结多由气行不畅引起,故血瘀多伴气滞,久之则成肿块,《医林改错》中指出:“肝腹结块,必在形之血”,说腹内肿块,多由血瘀所致,故活血化瘀法是治癌主要法则之一。
2.痰湿聚结:脾主湿,脾虚则水湿失于健运。水湿不运,津液不布,为邪火熬灼,遂凝结为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古人有“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的论述。因此一些皮下肿物不痒,经久不消,多以消痰散结,化痰通络法治疗,而湿毒为患,则以祛湿解毒法治之。
3.邪毒郁热:外受毒邪入侵,日久均能化热化火,内伤七情,亦能生火,火热伤气,烧灼脏腑,是为邪热火毒。毒蕴于内,日久必发。癌瘤病人多见热郁之证,如邪热嚣张,发为实热之证,表示肿瘤正在发展,属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则久治不愈,或形成阴疮恶疽,翻花溃烂,皮肉腐黑,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故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为治阳证癌之大法;而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4.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历代医籍指出,脏腑功能失调与肿瘤发病有关。如明代张景岳说:“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的人,多有积聚之病”,又说:“凡治噎膈大法,以脾肾为主,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在恶性肿瘤病程中,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面削形瘦,削骨而立,气血双亏。现今晚期肿瘤病人手术割治之后,大伤气阴,正气不支,多出现气阴两伤。正衰则邪盛,机体抗癌能力降低,往往促使癌瘤进一步扩散,丹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我国莪术协作组在临床治疗中证实,莪术对子宫颈癌及某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山东中医药研究对莪术挥发油抗癌成份进行了动物实验,证明对移植性小鼠肉瘤180有抗瘤作用。遵义医学院进行动物实验表明,莪术有增强动物细胞免疫的主动效应,复方莪术注射液有改善癌症病人微循环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观察到莪术油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北京中医院及上海地区临床观察到斑蝥对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均有效。上海对斑蝥素进行了动物实验,证明对小鼠腹水型肝癌能延长生命达0.5-2倍;对实体型网状细胞肉瘤的抑制率为47%。此外据各地资料报道,活血化瘀药中全蝎,土鳖虫,水蛭,赤芍,川芎,红花,五灵脂,当归等一百余味中药,及由此为主组成的一百多个方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
2.扶正培本法用于肿瘤的治疗
扶正培本法就是扶助正气,培植本源的治疗法则。扶正培本法的临床应用,主要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或脏腑功能的不平衡、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各种虚弱证候,达到强壮身体祛除病邪之目的。癌症患者的虚,可以理解为一切生理、代谢、免疫防卫机能的低下与衰落,癌患者的食欲下降、消瘦、易感染,恶病质等就是具体表现。
①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常用中药:黄精、紫河车、鸡血藤、黄芪、党参、女贞子、五味子、淫羊藿。
②能增强体液免疫作用的常用中药:党参、黄芪、锁阳、附子、淫羊藿、菟丝子、黄精、龟板、玄参、麦冬、生地。
3.清热解毒法用于肿瘤的治疗
应用本法治疗肿瘤的该类药物有以下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如山兰根、苦参、白花蛇舌草等。
②提高抗癌药物及放疗、化疗效果,对抗其副作用:如由山兰根、夏枯草、全瓜萎、黄芩、白术、丹参、薏苡仁、香橼组成的复方可增强抗癌药物作用。生地、虎杖、水牛角、玄参等能使因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明显升高。
胃癌
胃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癌症之首。
中医学无胃癌病名,但历史文献中类似胃癌临床表现的记载甚多,如《内经》中的“伏梁”(腹中包块有根,下血,使胃中痛、死不治),《金匮要略》中的“胃反”(朝食管吐或暮食朝吐,宿谷难化),《医宗金鉴》的“噎塞”(胃肠热结不散,食不下,呕吐翻胃),等,其症状与本病均有近似之处,此外由于上腹部有固定肿块,故本病又属“积聚”范围。
一、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1.胃痛: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以心窝部痛最多见,较典型的疼痛无规律性,进食也不缓解。
2.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亦为常见症状,多有食后饱胀、嗳气、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