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中医学中医基础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2)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2.治法:梦遗以交通心肾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滑精以补肾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关元、大赫、志室。

  梦遗加心俞、神门、内关;滑精加肾俞、太溪、足三里。

  十二、阳痿

  1.主证:yinjing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常伴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神疲腰膝酸软、脉细弱等证。

  2.治法:以补肾气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3.处方:肾俞、命门、三阳交、关元。

  [附注]本病多属功能性,因此在治疗时可加强作思想工作,治疗时停止房事。

  十三、不寐

  指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及脑部肿瘤等。

  1.气血不足

  主证:头晕目眩、两目昏黑、泛泛欲吐、四肢乏力、面色光白、心悸失寐、怯冷倦卧、脉微细。

  治法:以培补脾肾两经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2.肝阳上亢

  主证:头晕目率、泛泛欲吐、腰膝酸软、舌红脉弦。

  治法;取肝胆两经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

  主证;头晕目率、胸痞欲呕、纳差、心烦苔厚腻、脉滑。

  治法:和中化浊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十七、头痛

  头痛系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少腹部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称痛经。

  1.实证: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经色紫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沉涩的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

  处方:中级、次髎、地机、三阴交。

  2.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腰酸肢倦、纳少、头晕、心悸、脉细弱、舌淡。

  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二十三、胎位不正

  指妊娠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位置不正,常见于经产妇或腹壁松驰的孕妇。产妇本身多无自觉症状,经产科检查后才能确诊。

  治法:选至阴穴,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每天1-2次,至胎位转正为止。据报道,成功率达80%以上,以妊娠7个月者成功率最高。

  附注:胎位不正原因很多,须详细检查。如因骨盆狭窄、子宫畸形等引起,应作其他处理。

  二十四、肠痈

  即阑尾炎。多由阑尾腔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

  主证:初起脘部或绕脐作痛,旋即转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腹皮微急,右腿屈而难伸,并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苔薄腻黄、脉数有力。甚则痛势剧烈,腹痛拒按,壮热自汗;脉洪数。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一般每日刺1-2次,重证可每隔4小时针刺1次。

  处方: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二十五、扭伤

  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损伤,如皮肤、肌腱、韧带、血管等,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损伤证候。

  主证:主要表现为受伤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

  治法:以受伤局部取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陈伤留针加灸或用温针。

  处方:肩部:肩髎、肩髃、肩贞。

  肘部: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阳池、阳溪、阳谷。

  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

  髀部;环跳、秩边、承扶。

  膝部;膝眼、梁丘、阳关。

  踝部:解溪、昆仑、丘墟。

  二十六、耳鸣、耳聋

  多由暴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递,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外感风寒、壅遏清窍,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

  1.主证:

  实证: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中不断,按之不减。肝胆火逆多由面赤、口干、烦燥、善怒、脉弦。外感风邪多见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虚证;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操劳时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头昏、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

  2.治法: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兼取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

  3.处方:翳风、听会、侠溪、中诸。

  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加外关、合谷;肾虚加肾俞、关元。

  二十七、牙痛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证状,其发生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

  1.主证:牙痛甚剧、兼口臭、苔黄、口渴、便秘、脉洪等,乃阳明火邪为患,痛甚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者为风火牙痛;如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道可左右交叉刺。

  3.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火牙痛加外关,风池;阴虚者加太溪、行间。

(王长海)

 

 

上一篇:其他疗法 下一篇: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