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公益纪实 > 志愿者故事 > 服务心得 >
累并快乐着[乐昌沙坪访查点滴实录](2)
来源:乐 助 会 作者:小萍师姐 点击:542次 时间:2008-03-06
目的地是沙坪镇柘洞管理区的桃坪村。据说这是本次访查任务当中最远、最艰巨的一条村子。领到这样艰巨的任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啊。车子小心翼翼地走在怪石嶙峋的山路上,由于平时很少车走(我真怀疑究竟有没有车走),所谓的路已经不能称其为路了。下过雨还没来得及干的地方是一洼一洼的泥泞,但更多的时候是棱角分明的石头,又横七竖八地在地上冒出来,散落在车子走过的痕迹上。勉强能看出那算是一条路吧,两条车辙中间长满了萋萋荒草……但这么窄的一条路,根本无法让对面的车通行;而路的另一旁,往往就是“万丈深谷”,怎能不叫人胆战心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山顶上的“路”
车子实在是抖得太厉害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照下这一路坎坷。因为手一旦不好好扶着,就会给车子甩得重心不稳,东倒西歪。谁叫我和漫步二人份量不够重呢?
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一路的满山石头,从这一山看到那一山,从这一座山翻过另一座山,除了石头还是石头,风景几乎无异。路旁的石头缝里,长势不壮的几株玉米,偶尔或者看到一些花生,或者是山与山,山坳底下的一小片稻田。这样满是石头的山上,能长出几棵庄稼就很不错了,水稻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每座山上都有一到两个圆圆的蓄水池,是政府出资部分修建的,用来缓解平时的旱情。我们甚至还看到了长势同样不好的高梁!在我印象当中,高梁是北方的作物呢,现在却生长在粤北山区的石头堆里,难怪我们会大惊小怪。带路的彭老师说:“不是他们不想种些经济作物,而是种什么都不行,像什么黄烟、高梁……都不行”他的话多少也让我有了些理解,也有些无奈。是啊,在那样恶劣的环境,生命力稍有那么一点不顽强,都随时“物竞天择”了,更何谈人的生存教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政府出资修建的蓄水池
(一)访查的第一个家庭
翻山越岭,互相照应着,仿佛走到了路的尽头,再也没处走了的时候,我们两台车终于来到了桃坪村。 大约是九点十几分,我们的到来引来了村民的驻足观看。尤其是村口的那一家。由于我们两组人当中只有任我行是参加过访查的,于是我们决定第一家访查两组成员一起去,熟悉一下访查流程。经老师引导,村口这破落的一家果然是我们要访查的其中一户——谢火明的家。
外墙的泥砖几乎要倒塌了,屋里很乱,显然对我们的到来措手不及。语言不通,他们听不懂我们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他们想说什么。唯有靠老师或者学生翻译一下。幸好E组还有来自梅花的梅开枫林,他是本地人,能够与他们交流。我们的访查就是这样艰难地开始的。
一开始,听说我们要看户口本,他们都以为我们是查计生的。想想也是,如果不是查计生的人,又有谁会大老远,跑这么远的路来看看他们家呢?经过一翻解释、沟通,信任也由此建立了。我们一边问询家人的情况,他们一边把在山里割草的谢火明找了回来。瘦瘦的,小小的,晒得黑黑的,一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模样。
他的妈妈很激动,明白我们的来意后,叽里呱啦地用我们听不懂的客家话向我们诉说家里的困苦。我坐在她旁边,很认真、很努力地听着,并想从她的叙说中捕捉些我能听得懂的信息,但无论能否听懂,我从她的表情多少能读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伸出瘦削的手在我眼前比划着,越说越激动,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眼眶中泛起的泪花。我真的很想把这一刻拍下来,但觉得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如果不是出于对我们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愿意把自己家境的不堪告之于索不相识的陌生人?于是伸到背包拿相机的手还是放了回去。心情很沉重,想不到随便在村口访的第一家就这么惨.
由于他家提供不了户口簿,所以我们只能一个一个问题地问,一一了解情况,问她家年收入多少,种养情况怎么样,家人健康问题如何……问到她家有几个小孩的时候,她才又告诉我们,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女孩子,是她妹妹的女儿,已经8-9岁了,还没上学,也去割草了。差点错过了一个失学儿童。
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影响下一代的教育。于是又是一轮填写摄影顺序表,拍门牌号,给小孩子作记录……单单在这第一户,就花去了大约半个多小时。
(二)访查小遇挫折
访查的路并没有因为我们有了开始就变得逐渐顺利起来。与E组分道后,我们遍寻不获。在谢火明的带领下,我们去了谢灵香、谢百通、谢芬香几个学生家都不在。只得一路通知他们的家人或是邻居尽快把他们找回来,一路再寻访下一家。我们不想因为等人而浪费了可以探访更多个案的时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失学儿童谢芬莲
在村子里兜兜转转,终于在谢芬香家里看到了她母亲。看得出年龄不算老,但很病态的样子。什么病我已经记不清了,当时把情况一一登记在访查表中,尽量了解家中的情况。她家跟第一家没什么分别,都是一个字:穷。她的丈夫把户口簿锁了起来到外村去干活了,没有办法,又只好先登记情况再派人去找。谈话中才得知,她家也有一个失学儿童,也已经超出了读书年龄没有上过学。访查的家庭一家有一家的困难,一个比一个更超出想像,加上想尽量访查更多不在名单的失学儿童的个案,我们不得不加快进度。
(三)访查逐渐顺利
第三个叫回家的是谢灵香一家。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那完全是因为在未见其人,先见其家里帖的奖状而引发的。好懂事的一个孩子!弟弟(忘记叫什么了)看起来没她有灵气。爸妈不在家,但爷爷给找出了最最重要的户口簿,很顺利地我们给她姐弟俩作了登记。爷爷奶奶都很热情地叫我们喝水,吃饭。厨房就在门口右边,(乐昌这一带的民房几乎都是套一个格式的,很有些地方特色)烟熏火撩的样子。但她家很整洁干净,很愉快地派发了文具,然后叮嘱他们好好读书,便转到下一家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烟熏火撩的家
忙得晕头转向,转得头昏眼花。我们就这样在桃坪村里挨家挨户地访查。接近中午,家里吃饭的人也多起来了,热情地叫我们吃饭的爷爷奶奶看着让我动容。但我们都一一婉拒了。因为乐助会员谁都清楚,我们是不能拿村民的,不能吃村民的,连喝的水也是自己带的。这一路,我们只想抓紧时间,尽量访查更多有帮助需要的个案,让大山里的他们能得到好心人的热心帮助。因为连我自己也觉得,这一行,不知道是等了多久才盼到的甘露,也不知道我们究竟能给这个久旱的穷山窝带去多少心灵的滋润……
上一篇:从坪溪到关春 下一篇:抗震救灾后方前线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