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公益纪实 > 志愿者故事 > 服务心得 >
民间义务反扒的'广州模式'(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广州日报 点击:次 时间:2007-05-05
“我们不是侠客,只是负责任的城市公民”
相比较侠客,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负责任的城市公民”。记者与10名反扒队员进行了直接对话。
记者:行动这么多次,你们有没有和小偷发生过冲突?
队员:我们不是执法,没有执法权。2005年12月以前,我们也有尝试过去打小偷。打他们有什么用呢?小偷受伤,付不起医药费,也许会偷得更厉害。现在每次行动,我们抓小偷,都是抓现行,不会说怀疑他就去抓他,我们没有这个权力。把犯罪嫌疑人交给警方,就代表我们行动的终结。我们不会带武器,攻击性武器是严令禁止的。平时的培训,我们也只训练抓人,不会训练打人。
记者:有没有队员因此受伤?
队员:每次行动的时候,也要分析形势,如果对方人多危险性大,那我们宁愿选择放弃。天下的小偷那么多,我们是抓不过来的。如果受伤了,就算队员没意见,但是他们的家属也会有意见。我们甚至要去保护他们(小偷)。常常是,一个人扭住小偷,其他几个人围成圈,向周围的群众解释。2006年,我们抓过几百个小偷,但没有一个队员因此受伤,也没有一个小偷因为我们而受伤。肢体上的冲撞是免不了的。广州的小偷是最聪明的,他们也懂法,所以,我们也很少有碰到小偷反抗的。很多人都以为小偷身上会带刀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小偷也要考虑,这次被抓到派出所,可能只是被拘留几天或接受其他很轻的处罚,但要是伤人的话,罪名就重了很多。
记者:小偷会不会对你们打击报复?
队员:没有小偷打击报复我们。他们根本不知道是我们这群人在做的。警察也不知道,但是次数多了,他们也会知道。有的警察后来就管我们叫“Q”。因为我们是一个QQ群的。每次我们只是装作普通群众,见义勇为抓到了他们。
记者:你们的工作实际上会给警察减轻负担,你们怎么看?
队员:警察对我们的态度都很好。他们不知道我们是一群人,只当我们是见义勇为的普通市民。警察也需要理解,他们也很辛苦,看到有人帮助他们,他们也是很感谢的。
参加公益活动减少戾气
记者:群有没有到政府部门注册?
队员:没有。广州义务反扒群以网络为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群体。
记者:什么人可以加入反扒群?
队员:招收人员是有门槛的。新人要18岁以上,并且有正当职业,还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将来成员犯了罪、出了事,我们会把身份资料报告给公安局,不会包庇。至于正当职业,每次活动都要成员自己承担费用,如果没有正当职业,是承受不了的。
记者:反扒群的人会不会有暴力倾向?
队员:年轻人对社会的了解毕竟有限,热情很高,有时会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这几年有不少队员离开。有的就是认为,不打不能解决问题。广州高中生里有一个反扒群,我们已经教育过他们很多次了。孩子们在网上有时会说“砍死贼”之类的话。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2006年3月开始,每个新人进来,都要进行“心态培训”,让他们理解这个社会。并且引导队员定期去老人院,和红十字会组织骨髓捐献活动,云南助学等公益活动也是为了减少队员身上的戾气。
记者:你们和其他的反扒群相比,比较低调,态度也更务实,为什么?
队员:许多地方的反扒志愿者会有浓厚的侠义情结,嫉恶如仇,除恶务尽。我们不是侠客,只是在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广州反扒群在全国来讲,平均年龄应该是最大的,年龄大的人在这里被称作“老人”。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思想成熟,已经成家。“老人”怕死,考虑事情会多一些。
记者:开始行动以来,有没有旁人不理解的时候?
队员:做这些事,要有心理准备。但是,我们去做了,即使他们不帮忙,他们也看到了,看到了,下次他就有可能会去做。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等一个人出头,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其他的人也会站出来。
记者:有没有经历过失败?
队员:一开始,抓来的人送到派出所结果因为没有证据,人又被放了出来。广州反扒群一开始也经历了许多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些失败,我们才能反思。2006年3月是一个转折点,我们意识到单靠我们是抓不了多少的。一个人一生能抓多少?只有发动起社会的力量才行,于是我们转为以宣传为重心。
记者:家里人会支持你们这样做吗?
队员:大部分家属都不知道我们这部分生活。一般队员都不愿意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但是,跟自己的孩子说起来的时候,还是挺自豪的。我们会和同事讲,说起来也是特别自豪。告诉同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遇到事情临时离岗时,他们还会帮忙打掩护。而且,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同事也有了这种意识,看到坏人的时候会勇敢地站出来。
广州义务反扒群体素描
队员构成:经常参加活动的有100多人,80%是广州本地人,女生占30%。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最大的一位有45岁。
相处方式:他们互相以网名相称,不知道对方的真名和职业。
运作架构:6名管理员是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决议采取一票否决制。还有5名“行动委员”,负责每次行动的计划、指挥。
活动模式:早期曾经打过小偷,目前抓小偷,装作普通群众见义勇为,把犯罪嫌疑人交给警方,就代表行动的终结。不会带武器,攻击性武器是严令禁止的。
价值体系:我们不是侠客,只是负责任的城市公民。
手记
寻找第三条道路
4月10日上午,海口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正式挂牌成立,海口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收编”民间反扒组织。而3个月前,曾公布“宁波防偷地图”、当地最大的网络反扒组织“打哈欠”才刚刚宣布解散。自2004年以来,关于民间义务反扒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扒志愿者与小偷之间发生了许多电视剧里才出现的故事,打斗致伤致死、诬陷、复仇——除了层出不穷的纠纷和争议,民间义务反扒群体也一直尴尬地游走在法律边缘。要不被收编,要不就解散,民间义务反扒是否只有这两个选择?
广州义务反扒群没有统计过他们抓过多少小偷,没有统计过前后有多少队员,这些数字对他们来讲,似乎并没有意义。与社会上争议不断的反扒群体群像相比,广州反扒群和这座城市一样,是意料之中的低调、务实。关于民间反扒群体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民间反扒群体的合法性上。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终究要遭遇现实法律——他们来自民间,何况又是在这样一个容易出现人身危险的领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儿童游戏的意义与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