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公益纪实 > 志愿者故事 > 服务心得 >
服务社群,不分你我
来源:web 作者: 心心之家 点击:次 时间:2007-05-21
认识深圳南山区义工已在数年前。好几次在我们搞的大型活动中,总会看到一个经验老到的会员活跃在队伍中,你看,在少管所,她正在认真地进行帮教,一名学员听说她是特意从深圳赶来的义工,从原来的破罐破摔的态度在她的诚意打动下,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给受害者家属、家人、社会带来的危害,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表示要好好学习,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在福利院,一个小朋友正拉着这位可亲的姐姐在学跳舞;在敬老院,她握着一位老婆婆的手嘘寒问寒问暖,拉起家常。她就是深圳市南山区义工联的常务干事土豆小姐。
这次的交流活动,有赖于我们的总队长古志文的精心组织,在他三个月的深圳工作期,不但积极参与南山区义工联的活动,还积极带动单位的同事参与并促成了这次的交流活动。
到达深圳后我们按照他们的服务程序,进行了一天的活动,上午,分成五个小组先到社区的长者家中探访,我跟着第五小组,来到红园路的一位郑伯伯家,80多岁的郑伯伯因患病半身不遂,但他不会意志消沉,经常会坐在轮椅看书报,记性特别好,义工们的名字都一一叫出,而且谈话内容很特别,象老师上课,“做人要有礼貌,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深圳义工告诉我们,郑伯伯原是南头城小学的一位校长,怪不得三句不离本行,有位年长的义工,朱阿姨跟郑伯伯关系最好,你看朱阿姨边聊天还边打着一条毛线护膝,说天气冷,怕冻着郑伯伯的双膝,场面特别温馨。下午,我们来到南山区颐老院,这是一家由南山区政府和市民联合投资兴建的颐老院,入住在这里的老人家有本地居民,我看到有很大部分的老人家都说着普通话,我想这些长者大概是随着南下工作的子女来深圳居住,因子女工作都忙,只好把长者往老人院送,住在这里的老人家不会寂寞,你看这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楼高七层的花园式养老院设施齐全,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麻将室、桌球、乒乓球室一应齐全,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厅,为老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
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东莞来的老婆婆,当她听说我的家乡也是东莞时,显得特别高兴,讲了很多乡间趣事给我听,活动结束后,她执意要带我上房间,离别时,紧紧拉着我的手,叮嘱有空常来啊,我只好违心地点点头。
深圳义工为这次活动作了精心安排,为院内长者带来了欢东,我们两地义工轮番上场表演,首先,朱阿姨上台演唱民歌《浏阳河》,长者们拍着手,低声地和着唱,当然这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民歌,有位婆婆告诉我,她也会唱很多老歌,还即场演唱了一首《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在这个苦难的日子里”这一首 歌,唱出了老人对那场不堪回首的战争和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对和平年代的向往,我们广州志愿者还带来了几个互动游戏,在一个“分柑同味”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可爱、温馨的场面,这是一个互动游戏,要求长者把剥了柑皮的柑送到志愿者的嘴中,你看,长者剥皮后,先将柑放入自已的嘴里尝尝,志愿者急了,“唉”,老伯伯快,快把柑肉给我,你只管剥皮,那边那位老婆婆也是拿着柑肉往自己嘴里送,边吃边说“这个很酸,我吃”,“这个甜,给你吧”,嗬,原来如此,真感人,最后,冠军胜出的是,梁婆婆和朱阿姨,这对最佳组合,你看婆婆拿着奖品笑得多开心。
会后,我们进行了分享和经验交流,今天,深圳南山区义工参加活动的是助老组组员,他们组织制度严谨,服务时间落实,每周一次的探访,每季一次的生日会,还有培训和带新会员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固定的探访小组,令长者同志愿者的关系变得密切、融洽,谈到服务技巧,资深义工最有体会,我们要学会倾听,老人们通常都希望有听众听他倾诉,耐心地听,不要反驳,不要有半点的厌烦,尽管这个话题听过N次,有些事情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老人的观念,我们只能用理解的角度去听、去看,至于老人们提到不开心的事,我们想办法引导他,转移他们的话题。有关团队的管理,如何开展服务等,我们都各自交流学习。
时间过得真快,5:30分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依依不舍的道别,我们已成了好朋友,我们相约朋友再见,广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