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服务技术 > 聋哑 >
弱听人士心理分析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0
从第一次发现听力有困难到实际求助,间隔可能高达15年。通常都是家庭成员、朋友或同事,首先让一个人意识到他可能出现听力问题。人们经常宁愿限制他们的个人与社交生活,也不愿承认他们有听力问题。他们倾向于把别人责怪不听人讲话归咎于其他事或其他人,例如:现在的人讲话总是囫囵吞枣,含糊不清;人们讲话时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人们讲话的声音太小;电视机的音质太差;总有那么多背景杂音等等。
一个人因失聪造成的残疾程度,与其对听力与沟通方式的要求成正比。只有在其生活方式受到重大影响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感到有必要寻求帮助。
即使验配师确认怀疑他们有某种程度的失聪问题,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其中大多数人肯定不想配带助听器。
过去,人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各种听力问题,似乎觉得是一种耻辱,因为它给人以愚笨、迟钝、上年纪、缺乏智慧、令人难堪等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是对听力缺乏全面了解。其他人丝毫没有同情心,因为听力正常人很难理解听力不正常是什么样子--他们看不到受损听力会在什么时候给他们带来不便。
随着听的条件不断改变,听力受损人士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会出现变化,这可能给他们造成恨多挫折感。人们持有的一些普遍观点是:
* 助听器使问题公开--惹人注目--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 佩带助听器太显眼了--而且还戴两个--更显眼;
* 与生活的其它方面相比,听觉不那么重要;
* 助听器的价格太昂贵了等等,
验配师有责任改变人们的这些观念。他必须竭尽所能,将所有这些消极观念改变成积极的观念。一个好的验配师需触觉灵敏,随时掌握患者对其失聪的反应,以及对佩带助听器的想法。验配师的作用是创造积极的行动计划,并借助这种计划销售助听器,从而改善患者的听力。听力的改善意味着自信心的增强,并能够恢复从前的生活质量。
通常,一个听力受损人士从开始察觉听力下降到购买助听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麻木。医疗专家已经确诊,给予解释和预后,并提供可行的帮助。然而,病人在此阶段并没有吸收相关的信息。
第二阶段:否定。病人拒绝接受需要佩带助听器,并寻找药品和医治方法。为避免面对造成麻烦的局面,病人经常装作他们根本没有听力问题。但病人认识到根本没有药可以医治时,他们才感到失望。
第三阶段:失望。由于他们现在意识到没有药品可以治疗,他们最终接受失聪这一事实,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这里,十分重要的是,验配师应善待患者并给他们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积极的、实际的诊断服务,以使他能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第四阶段:行动。由于有了验配师、家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支持,病人现在应该具有接受购买助听器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验配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挑选、试配以及正确的支持,对于使病人成功地佩戴助听器并感到开心,势必不可少。
在助听器选配过程中不少听力受损人士会有如下一些倾向:
不切实际的期望:由不切实际的销售人员提供。许多助听器在销售时,销售商们都向人们许诺,一旦配戴,他们的听力将如从前一样。这是不正确的。任何助听器都无法取代已经失去的听力。但是如果病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认为第一次配戴助听器时,应该能够立即再一次听到一切正常的声音;而当他们听不到时,就责怪助听器不灵。由于他们期待恢复正常的听力程度较高,这令他们非常失望,并不想继续使用助听器。
人的大脑适应从助听器接受到的新的听觉信息并开始懂得它的意思,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就是为何制定更有效的听觉计划十分重要,因为验配师将能够根据确定的计划表提供全面的恢复支持,以帮助那些病人度过最初的几个月。
* 许多助听器的背景噪音太大;
* 人们常急于求成,渴望立即见效,他们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 其他人对他们的影响甚大,因此当他们听到别人对此持消极态度时,就会觉得肯定是这样;
* 价值观问题--不太重视把钱花在购买助听器上;
* 美观方面的问题--认为助听器太显眼;
* 人们认为佩戴助听器以后,听力会有所改善,因此不需要常戴着它;
* 认为配戴助听器后,听力会变差;
* 不喜欢离不开助听器的感觉,试图证明他们可以完全不需要它;
对于所有这些反对意见,都有积极的答案。验配师的责任,就是扭转病人的看法,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建设的态度来看待助听器。
对于有听力困难的人来说,听力不好只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开端。听力障碍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个性,因为他们往往被人嘲笑,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许多无辜的耳聋患者会变得内向、多疑、犹豫不决,甚至对他人产生敌意。
充分了解病人有助于成功的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努力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帮助,也能提高他们使用助听器的能力作为一名助听器选配师,对耳聋患者的一生都会有持久、积极的影响。有听力障碍的人交流有困难,据统计有超过两千二百万美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最常见的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但让人鼓舞的是,现在这种耳聋患者的问题已经有办法解决了--使用放大器即助听器。
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与年龄增长有关,它的发展过程十分缓慢,有的需要好几年才会被病人察觉。它不象其它的疾病右生理上的感觉,它不会产生任何疼痛,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是否有听力损失呢?
听力损失的表现往往是病人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首先由别人发现的,他自己并没意识到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这是由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听力损失主要是高频损失,低频影响不大,所以环境噪音听起来没什么改变,而一般人认为耳聋就是觉得周围环境变的安静了,事实上他丢失了很多重要的高频言语声,所以如果这种病人说:“我听得到,但听不清”就不足为奇了。与这种病人交流常常会觉得他们“心不在焉”,或“故意不理人”,于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紧张,最后导致性格变得内向,成为别人的笑柄。
了解下面五种耳聋心理,可能会帮助弱听人士走出心理阴影。
第一种:逃避
避免继续受伤害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逃避,远离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环境。患者通常变得不愿参加社会活动,甚至那些在以前他是活动核心人物的场合。比如,他从前是某个协会的积极分子,当他发现越来越难与人沟通时,他会渐渐的减少与会次数,到最后干脆就不参加了。通观病史你会发现,病人察觉自己听力损失所需的时间与病人脱离社会活动的时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与听力损失的程度也是相关的。不幸的是,许多病人不把这种逃避归咎于自己的听力损失,而过多责怪外部因素,因而许多人更愿意独处。
一个人因失聪造成的残疾程度,与其对听力与沟通方式的要求成正比。只有在其生活方式受到重大影响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感到有必要寻求帮助。
即使验配师确认怀疑他们有某种程度的失聪问题,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其中大多数人肯定不想配带助听器。
过去,人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各种听力问题,似乎觉得是一种耻辱,因为它给人以愚笨、迟钝、上年纪、缺乏智慧、令人难堪等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是对听力缺乏全面了解。其他人丝毫没有同情心,因为听力正常人很难理解听力不正常是什么样子--他们看不到受损听力会在什么时候给他们带来不便。
随着听的条件不断改变,听力受损人士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会出现变化,这可能给他们造成恨多挫折感。人们持有的一些普遍观点是:
* 助听器使问题公开--惹人注目--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 佩带助听器太显眼了--而且还戴两个--更显眼;
* 与生活的其它方面相比,听觉不那么重要;
* 助听器的价格太昂贵了等等,
验配师有责任改变人们的这些观念。他必须竭尽所能,将所有这些消极观念改变成积极的观念。一个好的验配师需触觉灵敏,随时掌握患者对其失聪的反应,以及对佩带助听器的想法。验配师的作用是创造积极的行动计划,并借助这种计划销售助听器,从而改善患者的听力。听力的改善意味着自信心的增强,并能够恢复从前的生活质量。
通常,一个听力受损人士从开始察觉听力下降到购买助听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麻木。医疗专家已经确诊,给予解释和预后,并提供可行的帮助。然而,病人在此阶段并没有吸收相关的信息。
第二阶段:否定。病人拒绝接受需要佩带助听器,并寻找药品和医治方法。为避免面对造成麻烦的局面,病人经常装作他们根本没有听力问题。但病人认识到根本没有药可以医治时,他们才感到失望。
第三阶段:失望。由于他们现在意识到没有药品可以治疗,他们最终接受失聪这一事实,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这里,十分重要的是,验配师应善待患者并给他们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积极的、实际的诊断服务,以使他能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第四阶段:行动。由于有了验配师、家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支持,病人现在应该具有接受购买助听器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验配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挑选、试配以及正确的支持,对于使病人成功地佩戴助听器并感到开心,势必不可少。
在助听器选配过程中不少听力受损人士会有如下一些倾向:
不切实际的期望:由不切实际的销售人员提供。许多助听器在销售时,销售商们都向人们许诺,一旦配戴,他们的听力将如从前一样。这是不正确的。任何助听器都无法取代已经失去的听力。但是如果病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认为第一次配戴助听器时,应该能够立即再一次听到一切正常的声音;而当他们听不到时,就责怪助听器不灵。由于他们期待恢复正常的听力程度较高,这令他们非常失望,并不想继续使用助听器。
人的大脑适应从助听器接受到的新的听觉信息并开始懂得它的意思,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就是为何制定更有效的听觉计划十分重要,因为验配师将能够根据确定的计划表提供全面的恢复支持,以帮助那些病人度过最初的几个月。
* 许多助听器的背景噪音太大;
* 人们常急于求成,渴望立即见效,他们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 其他人对他们的影响甚大,因此当他们听到别人对此持消极态度时,就会觉得肯定是这样;
* 价值观问题--不太重视把钱花在购买助听器上;
* 美观方面的问题--认为助听器太显眼;
* 人们认为佩戴助听器以后,听力会有所改善,因此不需要常戴着它;
* 认为配戴助听器后,听力会变差;
* 不喜欢离不开助听器的感觉,试图证明他们可以完全不需要它;
对于所有这些反对意见,都有积极的答案。验配师的责任,就是扭转病人的看法,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建设的态度来看待助听器。
对于有听力困难的人来说,听力不好只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开端。听力障碍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个性,因为他们往往被人嘲笑,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许多无辜的耳聋患者会变得内向、多疑、犹豫不决,甚至对他人产生敌意。
充分了解病人有助于成功的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努力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帮助,也能提高他们使用助听器的能力作为一名助听器选配师,对耳聋患者的一生都会有持久、积极的影响。有听力障碍的人交流有困难,据统计有超过两千二百万美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最常见的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但让人鼓舞的是,现在这种耳聋患者的问题已经有办法解决了--使用放大器即助听器。
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与年龄增长有关,它的发展过程十分缓慢,有的需要好几年才会被病人察觉。它不象其它的疾病右生理上的感觉,它不会产生任何疼痛,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是否有听力损失呢?
听力损失的表现往往是病人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首先由别人发现的,他自己并没意识到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这是由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听力损失主要是高频损失,低频影响不大,所以环境噪音听起来没什么改变,而一般人认为耳聋就是觉得周围环境变的安静了,事实上他丢失了很多重要的高频言语声,所以如果这种病人说:“我听得到,但听不清”就不足为奇了。与这种病人交流常常会觉得他们“心不在焉”,或“故意不理人”,于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紧张,最后导致性格变得内向,成为别人的笑柄。
了解下面五种耳聋心理,可能会帮助弱听人士走出心理阴影。
第一种:逃避
避免继续受伤害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逃避,远离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环境。患者通常变得不愿参加社会活动,甚至那些在以前他是活动核心人物的场合。比如,他从前是某个协会的积极分子,当他发现越来越难与人沟通时,他会渐渐的减少与会次数,到最后干脆就不参加了。通观病史你会发现,病人察觉自己听力损失所需的时间与病人脱离社会活动的时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与听力损失的程度也是相关的。不幸的是,许多病人不把这种逃避归咎于自己的听力损失,而过多责怪外部因素,因而许多人更愿意独处。
上一篇:听力康复研究 下一篇:配助听器后的康复路—通向成功的十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