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第三节 良知维护着连结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谁在我家》(2)
来源:谁在我家 作者:海灵格家庭系列排列 点击:次 时间:2011-02-01
因此,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族群的良知明确地召唤我们时,我们会问心无愧地做出破坏性的或邪恶的事情;在同一族群中,当我们行为危害我们的成员资格时,虽然我们采取的是一些建设性的行动,仍会感到愧疚不安。附加说明前南非秘密警察成员在真相调查委员会面前的证词,受到国际的关注,这也是我们描述的现象方面最好的例子。
纳尔逊·曼德拉政府决定,同意特赦那些愿意坦白交待以前活动的前秘密警察成员,这样就创造出一种气氛,让社会群体的成员能清晰理解善良和邪恶。在种族主义政权的时期,基于秘密警察成员的背景,他们折磨拷打和谋杀,他们相信正在做的是有益的事情,正在为保护国家免遭颠覆而进行行动。现在,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得到特赦之后,很多人和以前的观点都不同了,表露出真诚而深沉的悔恨。(亨特·博蒙特)愧疚和无愧可能只是假象愧疚和无愧常常会相互调换外壳,愧疚会表现的和无愧一样,而无愧就像愧疚。外表骗人,只有借助最后的结果,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选手他们说彼此是对手,面对面要战斗。在共有的棋盘上用很多棋子,复杂的规则,如同古老的游戏移动不休。游戏中你来我往各有千秋,寻找优势保持先手直到比赛尽头。接着,换边换颜色,同样的游戏又开始另一回合。无论是谁玩过足够局数不管赢得多,还是输得多,双方都能成为高超的师傅。
正如愧疚和清白的外表会让人们上当受骗一样,群体的良知也会把孩子的对世界的感知渐渐地塑造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它会用家族的信念粉饰孩子的认知。
认清好坏
一个小孩走进一座院子里,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惊诧不己。母亲说:“你看,那多美啊!”这时,小孩的注意力必定要集中在妈妈的话上,看和听就被阻断了,他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接触被价值判断取代了。孩子不再相信自己对事物本质陶醉的体验,而必须遵从外在的权威,由对方来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好。
那么良知就会越俎代庖,就会在善良与邪恶的知识范畴里设下愧疚和清白的感受。必须冲破虚假的外表——我们所属群体中创造出来的美德,才能得到真正的善。任你怎样谈论良知,世界依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