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主页 > 疾病诊疗 > 精经染遗 > 传染病

雀斑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治疗措施】【病因学】【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概述

雀斑(Ephelis,Ephelides,Freckles)是常见于面部较小的黄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尤以夏季重,病变的发展与日晒有关。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避免或减少日晒,夏季外出可用遮光剂外擦,如2%~5%二氧化钛霜,5%对氨基苯甲酸软膏。

2.脱色疗法  常用3%氢醌霜,10%白降汞软膏局部外用,坚持治疗方可有效。

3.腐蚀疗法  如1%~2%升汞酒精、水晶膏等。但此法局部外用须谨慎密切观察,以免引起大面积剥脱。

4.电灼术  即用电压较高、电流强度较小的高频电流烧毁病理组织的治疗方法。将针状治疗电极距离病损2~3mm放电,发出电火花破坏表浅组织时称电灼法。雀斑也可应用此法治疗。

病因学】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一家数代中可连续地在同样部位发生相同式样的雀斑。

病理改变】

 基底细胞层的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细胞的数目不增加,病损处这黑素细胞较邻近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多巴染色强阳性,黑素细胞大,树枝状突长。在雀斑中的黑素细胞数目多,常呈棒状。

临床表现】

雀斑多见于女性,儿童期出现,往往6~7岁以后开始出现,至青春期最明显。每于夏季时,日晒皮损加重,冬季减轻。

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如针尖至粒大小。斑点不融合,无自觉症状,见于皮肤暴露部位,对称发生,尤以面部多发,见于鼻、两颊、手背和躯干上部,但手掌、足底及粘膜没有这种损害。

鉴别诊断】

应与雀斑样痣鉴别,雀斑样痣出现较早,在1~2岁时开始出现,皮损密布在颈部、胸部或其他部位,但常一侧,病损处肤色较黑,冬季不消退,颜色深浅不受阳光的影响。

    上一篇:非淋菌性尿道炎 下一篇:传染性软疣
    自助功能
    评论搜索阅读 活动队员求助
        最 新 4 条 评 论     我 来 说 上 两 句 :【查看所有评论】
    关 键 字:
    发布时间:
    排序方式:
    显示条数:
    关键字模式:
    搜索内容:
     
    发 布 求 助 信 息 注 意 :

    1.〖无需注册〗便可以在该区发表你的求助信息。

    2.所有发布的求助信息会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

    3.本队提供的任何信息,均为参考意见,不负法律责任!

      发布求助信息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