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精经染遗 > 传染病 >
兔热病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第十七节 兔热病
兔热病(tularemia)又称土拉菌病或鹿蝇热,是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
本病于1907年由Mortin在美国发现,1921年Francis命名为土拉菌病。我国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曾有病例报道。
[病原学]
土拉杆菌是一种微小(0.3~0.7×0.2μm)、无活动力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在培养基上可具多形性,在组织内可形成荚膜。在一般培养基中不易生长,常用血清一葡萄糖一半胱氨酸培养基及血清一卵黄培养基。菌型可结核样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上皮细胞构成,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包围,中心往往发生坏死和化脓。但肉芽肿无出血现象,是别于鼠疫的重要标志。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日,平均3~5日。
咳嗽、气促、咳痰及胸骨后钝痛,重者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肺部阳性体征少,胸部X线示支气管肺炎。偶见肺脓肿、肺坏疽和肺空洞。肺门淋巴结常有肿大。
(五)伤寒型 约占5~15%,起病急,剧烈头痛,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热程1~2周,大汗,肌肉及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常有触痛。偶有瘀点、斑丘疹和脓疱疹。
(六)眼腺型少见,表现为眼结合膜充血、发痒、流泪、畏光、疼痛、眼睑严重水肿、角膜溃疡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七)咽腺型病原菌经口侵入,可致扁桃体及周围组织水肿发炎,并有小溃疡形成,偶见灰白色坏死膜,患者咽痛不明显,但可致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注意职业特征。
(二)临床表现 如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溃疡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多数在正常范围,少数病例可升达12~15×109/L,血沉增速。
2.细菌培养以痰、脓液、血、支气管洗出液等标本接种于含有半胱氨酸、卵黄等特殊培养基上,可分离出致病菌。但血培养的阳性率一般较低。
3.动物接种 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小白鼠或豚鼠皮下或腹腔,动物一般于1周内死亡,解剖可发现肝、脾中有肉芽肿病变,从脾中可分离出病原菌。
4.血清学试验凝集试验应用普遍,凝集抗体一般于病后10~14日内出现,可持续多年,效价≥1:160提示近期感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具有早期快速诊断特点;免疫光抗体法,特异性及灵敏度较好,亦可用于早期快诊。
5.皮肤试验 用稀释的死菌悬液或经提纯抗原制备的土拉菌素,接种0.1ml于前壁皮内,观察12~24小时,呈现红肿即为阳性反应。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亦可做临床诊断的参考。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鼠疫、炭疽、鼠咬热等皮肤病灶和腺肿鉴别。此外,本病还应与恙虫、伤寒、类鼻疽、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相区别。
[治疗]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后,本病病死率已由30%降至1%以上。
(一)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和适当蛋白质,肺炎病例宜给氧,肿大淋巴结不可挤压,无脓肿形成,应避免切开引流,可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
(二)抗菌治疗 首选链霉素,chengren1g/日,分2次肌注,疗程7~10日。链霉素过敏者可采用四环素类药物,亦可用于复发再治疗,chengren2g/日,分4次口服,疗程10~14日。合并脑膜炎者可选用氯霉素,chengren1.5~2.0g/日,静脉给药,疗程10~14日,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必要时亦可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似无必要。
[预防]
强调人防护,采用皮肤划痕法接种减毒活菌苗,接种1次,免疫力可维持5~7年,口服减毒活菌苗及气溶胶吸入法也可采用;加强对守猎活动的防疫监督,对受到污染的环境和物体实施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对水源、肉类、毛皮制作和加工过程的污染;避免蜱、蚊、虻等吸血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叮咬。
(刘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