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 >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六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合火麻仁、桃仁。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称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养胃生津。
主治及应用:
贝母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基。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分为川母及浙贝母。
别名:川贝、浙贝,元宝吐,板贝。
处方用名:川贝母、浙贝母、象贝母。
药用部分;地下球形鳞茎。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
归经:入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主治及应用:
1.痰热咳嗽,合知母。川贝有甘凉润肺之性,故用于肺虚之咳,痰少咽燥,与沙参、天冬、麦冬合用。
2.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以浙贝为佳,合用玄参、牡蛎、夏枯草疗瘰疬;合连翘、蒲公英、天花粉治疮痈乳疾;伍苇茎、苡仁、冬瓜仁、鱼腥草疗肺痈。
用量:川贝1-15克,研末冲服,一日三次,浙贝3-9克,煎服,也可研末冲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乌头。寒痰、湿痰不宜用。
参考资料;成分:川贝和浙贝均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多种生物碱。此外,浙贝母含浙贝母甲、乙生物碱。
药理研究:
浙贝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且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及降压作用。川贝母碱降压作用较持久。
《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
处方用名:桔梗、苦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及应用:
1.咳嗽痰多。风寒咳嗽合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哑。桔梗能开提肺气,肺气得宣,则音自扬。常合牛蒡子、射干、蝉衣等。
3.癃闭、水肿。桔梗理肺而通诸气,肺气宣通,闭遏自畅。故常于利湿通淋、温阳化气剂中应用,以治癃闭、小便不畅、水肿诸证。
4.肺痈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桔梗祛痰又善排脓,与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脓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阴虚火旺、久咳、麻疹不发者不宜应用:胃溃汤,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过而不宜用之。
参考资料:
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碱。
药理研究:
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与桔梗皂甙抑制中枢有关,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并能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释易咳出。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别名:衡儿,北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