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中医学中医基础

四诊(4)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690次      时间:2008-02-24

  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

  胸痛,伴发热咳喘,咳痰多为肺热;久病胸痛反复发作,多为胸阳不振,夹有气血痰饮瘀阻。

  胁痛,属少阳证,或为肝气郁结。

  上腹(胃脘)疼痛,多为脾胃病或食滞。

  腹痛 多为肠病、虫积、或大便秘结。

  少腹疼痛,多为肝脉郁滞,或为疝气,肠痈,妇科疾病。

  腰痛 多属肾虚。

  关节疼痛 多为病邪阴于经脉。

  ②性质与程度:

  游走疼痛,多为病邪阻于经脉。

  沉重、酸困、肿胀、多为湿证、

  冷痛、怕凉,痛剧,多为寒证;

  热痛,怕热,红肿,多为热证;

  疼痛胀满,持续不解,多为实证;

  隐痛、绵绵痛,时痛时止,多为虚证;

  窜痛、胀痛、时重时轻,多属气滞;

  刺痛、剧痛、痛有定处,持续痛,多属血瘀。

  ③一般说,暴痛多实,久痛多虚。

  疼痛拒按为实证;喜按为虚证。

  喜温为寒证;喜凉为热证。

  食后胀痛加重为实证;食后疼痛缓解为虚证。

  ④注意与其他症状的关系,如恶心,呕吐,嗳气,虚恭以及大小便、月经等与疼痛的关系。

  (6)问耳目:询问听觉与视觉的改变。

  暴聋多为肝胆实火;久聋多为肾虚。

  耳鸣伴头晕腰酸者为肾虚;耳鸣伴口苦胁痛为肝胆火旺。

  视力模糊,夜盲,为肝虚;目赤肿痛为肝火。

  (7)问睡眠情况:询问睡眠多少,深浅及伴见症状。

  难以入睡,睡而易醒以及多梦等,多属心阴不足,心阳不藏,或心肾不交;夜睡不安,心烦而易醒,口舌生疮,舌尖红赤为心火亢盛,梦中惊呼多为胆气虚或胃热。

  睡意很浓,常不自主的入睡称为嗜唾,多为气虚、阳虚,或湿困于脾,清阳不升,重病患者的嗜唾多为危象;热性病患者的昏睡,多为热入心包。

  (8)问妇女经带胎产:询问月经初潮年龄、停经年龄及周期。月经的量、质、色泽及行经的天数,月经时伴见有症状。已婚妇女询问胎产情况,末次月经日期。

  月经推迟;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痛经,多属血瘀或寒证;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经量多而色淡,多为气虚。

  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伴有痛经、或经前乳房发胀,属肝郁气滞。

  月经不来潮:先分别是有孕还是闭经。闭经可有血枯,血瘀,血痨及肝气郁结。如行经突然停止,应询问有无受寒或郁怒太过。

  白带:询问白带的量、色和气味等。白带量多,清稀,色白,少臭或有腥味多属虚寒;白带量多,粘稠,色黄,臭秽,多属湿热。

  (9)小儿患者病史依靠询问家属及陪带人员,除一般内容外,还应询问出生前后,生长和发育状况,父母、兄妹等健康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等。

  (三)过去史及个人史、家族史

  了解病人既往健康情况,曾患过何病,作过何种治疗。素有肝阳上亢者,可引起中风。素有胃病、癫痫、哮喘、痢疾等,均易复发。

  个人和生活起居习惯,饮食嗜好,妇女的孕产情况对病情会有一定影响,对患传染性和遗传性疾病者,询问病人的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附: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四、切诊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chengren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见图3-3)。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图3-3 诊脉寸关尺部位图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上一篇: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下一篇:八纲
自助功能
评论搜索阅读 活动队员求助
    最 新 4 条 评 论     我 来 说 上 两 句 :【查看所有评论】
鍙� 甯� 姹� 鍔� 淇� 鎭� 娉� 鎰� 锛�

1.銆栨棤闇€娉ㄥ唽銆椾究鍙互鍦ㄨ鍖哄彂琛ㄤ綘鐨勬眰鍔╀俊鎭€�

2.鎵€鏈夊彂甯冪殑姹傚姪淇℃伅浼氬湪7涓伐浣滄棩鍐呭鏍搞€�

3.鏈槦鎻愪緵鐨勪换浣曚俊鎭紝鍧囦负鍙傝€冩剰瑙侊紝涓嶈礋娉曞緥璐d换锛�

  鍙戝竷姹傚姪淇℃伅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