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公益纪实民间官方公众视点

震区NGO摇摆在进退之间(2)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10-22


  现在他们和当地官方、居民亲如邻居。管委会为他们的办公室挂了牌。他们自己在总结时,谈到了特别重要的两点经验:一、他们的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四川本地人,这有助于消除沟通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二、他们做地方特别是官方需要的事情。比如设立创业基金,为当地人提供创业培训。众所周知,就业一直是令地方政府头疼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培训提升人们的创业技能,地方政府的压力会减轻许多。这也是他们的政绩。

  不过,即使这样,官方也不完全对他们放心。那位管委会主任对本刊记者说,镇政府的领导有时候也会问起,这个机构都在干些什么呢?神神秘秘的样子。

  “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在做和将做什么,”在汉旺的项目办公室,NGO备灾中心的管理人员张伟看看墙上一堆政府官员的联络信息说,“我们会定期将工作进度报告抄送给官方。”

  官方对于NGO的拒绝更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把握。官方对于NGO的排斥也与一些NGO或志愿者自身不洁有关联。在都江堰,官方曾抓获5名“志愿者”,他们在灾区无所事事,领取各种物资后搭起帐篷,白天睡觉,晚上出门。这引起有关方面的怀疑,他们查出这些人携有撬锁工具。

  绵竹团市委的那份通知也提及,有一小部分人打着志愿者的旗号做一些违背志愿者精神的事情。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个人和团队将取消服务资格,予以清退,或移送法办。

  这只是一根导火索,官方真正担心的还是外来志愿者对于当地居民情绪的干扰与影响。在通常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们只需要控制住现场,切断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任何事态都可以掌握,不被扩大。外来机构对他们的这种做法构成挑战。

  “你得明白实际情况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说,“你不代表你个人,你是一个群体,要抛开个人情绪,要有技巧。”

可持续难题

  NGO自身的能力建设水平也决定了他们在灾区能走多远。早在地震之初,即使官方未加干扰,就境内草根组织而言,能力的薄弱也制约了他们的发挥水准。

  罗世鸿对此颇有感触。他说,“我们总是相信有钱就能搞定一切,有物资就可以帮助别人,但慢慢就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

  在紧急救援阶段,国内外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灾区,仅一个镇就超千万甚至过亿吨。这时候,如何分配物资就是对NGO能力的一种考量。它涉及物流体系、仓储管理、社区调查,只有具备这些专业素养,才能确保公平高效地分发。在遵道镇,罗世鸿等人需要服务2万人,他们有一个1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最终还是乱作一团。

  与他们相比,一些境外组织的专业和高效令人叹为观止。以西班牙人和英国人为例,西班牙小组负责供水,他们只派了3个人。在进行一番技术和专业整合之后,计算出每人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洗漱多少水,基本保障需要多少升等,一番计算后,即刻架起设备供给,两天就确保让15万人用上干净水。英国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负责厕所设置。当他们知道一个安置区的具体人数后,马上会计算出多少人头需要设置一个厕所,一个厕所能覆盖多大安置点,并相应配备哪些硬件设施。

  紧急救援阶段很快过去,灾区进入重建阶段。对于很多NGO来说,方向发生了转变,必须进入社区工作。这要求他们具备凭借专业技能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仅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去年10月以后,罗的团队开始对志愿者成员进行日常工作方法培训,他们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更多组织也像他们一样,依然在路上摸索。

  如果不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与提升,他们只好从灾区黯然收场。这种综合能力包括运作资金的可持续、专业人才的充实以及组织内部管理的有序。

  就目前来看,还有一些NGO或志愿者个人寻求进入灾区工作。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提醒他们,一定要考虑清楚,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要贸然行动。中心的协调人之一田军说,他们很想帮助别人,但要做好可持续的、长期呆下去的打算,“当做好事成为一种压力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受助者也是。”

  在什邡市的一个安置点,一位灾民对记者说,我们需要这些人(NGO)。

  那是一个晚上,音乐节奏轻快,很多心情不错的灾民在橙红色灯光下跳舞。那片开阔的用帐篷搭建起来的场地是一家NGO组织为他们开辟的娱乐中心。

  灾民说,“他们的办事效率比政府要高。”

  目前还没有人对NGO在灾区的作用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但需求、信任甚至是依赖的确存在。(■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