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义工技能服务技术聋哑

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0

** 我会的手语很少,因而有过类似的感受。97年我参加了全国自强模范大会,并受到了江总书记的接见。在讲台一侧,有专门为聋人服务的翻译,把讲话者说的话翻译成手语给台下的聋人看。别的聋人看的很专注,而我再怎么努力猜,也猜不出是什么意思。当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和别的聋人不一样。那时,我是多么地想马上学会手语啊!这样,就能够看懂大会上的一切,并和聋人们打成一片了。
** 此外,听力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导致聋人的听说能力很受限制,所以绝大多数聋人很难达到用口语直接交流的水平。而手语对他们来说,不受听力限制,人人都可以学会。所以作为聋人,在尽可能学会主流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同时,必须学会他们自己的母语--手语,并在习得手语之后,以此促进主流语的学习,从而成为"平衡的双语使用者"。 这样也符合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的规律。
**手语是聋人世界交流的工具,主流语则是健听世界交流的工具。当两种语言都学会的时候,聋人将在两个世界游刃有余。针对现在许多聋人家长和部分聋人拒绝使用手语的心态,我声明,聋人不要拒绝使用手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也是他们找到自己归属感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六、 尽可能养成良好的心态
**前面五段我们谈了如何解决表面上的问题,现在我们从心理的角度谈谈聋健交往的本质问题。
** 聋人和其他障碍者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因为常人之间的精神活动往往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听觉,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动的贫乏,导致心理上的压抑、苦闷,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聋人的心理是最难调整的。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聋人,他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不会很高,所以不会因为精神需求的贫乏而感到压抑;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聋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智力越发达,思维越丰富,就越需要精神营养,这时听不见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越不甘受制于自身的听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而这些痛苦,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人能够受到较高的教育。所以,如何培养聋人良好的心态、就成了聋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受了较高教育的聋人长大chengren后,就会大大减少因听障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和苦闷,从而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聋人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与主流社会相协调,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我的亲身体验
**针对良好心态的问题,我有着切身的感悟。我从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历程,使我明白,人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会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来。家人对我的教育,直接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说,我的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聋人的问题。 **我自幼双耳失聪,父母为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钱,也没能治好我的耳朵。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一阶段:就聋治聋。
** 到了三岁半,父母发现,再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对我的教育。当时,他们仅仅希望我学会说话,所以就开始潜心的教我学说话。直到6、7岁,我才能说出较为流利、顺畅的语言。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二阶段:就哑治哑。在这一阶段,我朦朦胧胧的感觉到自己是个聋人,但并没觉得它会给我带来什么。
**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亲为了让我赶上并超过同龄的健全孩子,特别注重对我的智力的开发。这就是我成长的第三阶段:智力开发。在这一阶段,我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八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在普通小学连跳两级;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这时,我十分自信,甚至有点骄傲,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聋人。
** 但是上了中学后,由于我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加上自己听不见,在人际关系上屡受挫折。可以说,劣境没有打败我,荣誉倒差点击垮我。这时,我才醒悟过来,自己毕竟是一个聋人,生活也并不象我想的这么简单。我开始正视自己是一个聋人。但是,却由此带来了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父亲也从这个挫折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智力开发只是表面的现象,良好心态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他改变了对我教育上的总体方向,由智力开发转向了良好心态的培养。这,也就是我成长的第四阶段:良好心态的培养。差不多十年后,我才明白,聋人应该既正视自己是聋人,又忘记自己是聋人,任何事情都是辨证的,不能绝对化。
** 我深感,如果一个聋人,生活在听力残疾和由于失聪而导致的心理残疾的双重阴影下,活着将会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聋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以弥补听力上的缺陷,活出一个快乐而美丽的人生来。
** 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85%的人际关系+15%的努力。可见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而聋人由于失聪,在交往上处于劣势,是弱者。但是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甚至可以弥补听障这一不足。下面,我想就几种常见的聋人心理谈谈如何战胜心理上的压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主流社会的真正的一分子。
1. 孤独感
**孤独感是聋人最易产生的负面情绪。当周围的同学谈笑风生,无意把你撇在一旁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在公众场合下,人越多,聋人就越难插进去和他们说话。无论你多么想插进去凑凑热闹,但始终是不现实的。而聋人就必须天天感受这种孤独。这种感觉就好象是:自己正处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无人能救。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但是天天如此,难免心理上承受不住。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的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有一种孤独感正埋在内心深处的地步。我曾经经历过这种感觉,但幸运的走了出来。
**所以我认为,每当在这种公众场合下,千万不要装作能听懂大家说话的样子;当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轰然而笑时,也不要跟着干笑几声。这么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心理上的压抑感更为深重。所以这些类似的场合发生时,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不管它,当它没发生在眼前一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静心看书、出去闲逛,通过转移注意力找到生活的乐趣。如果实在无事可做的话,你也可以打开心灵的大门,使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在心灵的净土上,自我陶醉在其中。这时周围的世界就不知不觉消失了。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