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活动游戏 > 团队 >
新管理主题 企业人为本理论与应用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25
在咨询实践中,越多地参与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也就越多地感到困惑和不安。相对于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中国企业正处于组织变革阶段;相对于欧美成熟企业的标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很大。但中国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是不是必须重走欧美企业走过的路?或者模仿欧美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怎么“走为上”?可否走出一条新路?
一、企业“人为本”之道
工业文明发端兴盛于欧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相伴相生。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大规模生产,从科特勒、列维特的营销到戴明、朱兰的质量运动,从安索夫、明茨伯格的战略计划到麦肯锡、波特的竞争战略,从钱皮、哈默的业务流程重组到ORACLE、SAP的信息技术应用,这是一条以企业经营为本的主线。从韦伯的科层制组织到斯隆的事业部组织,从杰奎斯、莱万斯的团队组织到沙因的组织文化,从阿基里斯、施翁的组织学习到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这是一条以企业组织为本的主线。从梅奥的霍桑试验到福列特的人文关怀,从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的激励理论到彼得斯、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从坎特、贝尼斯、科特的领导研究到柯林斯的基业长青,这是一条以企业人为本的主线。德鲁克一直围绕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人、目标、组织,力求从根本上阐释若干基本管理命题。一代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则与时俱进、顺应环境,整合理论、创新发展,塑造出不少卓越企业,举如GE、IBM、HP、微软、ABB、索尼、丰田等。
后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所处环境以及竞争格局日趋复杂多变;人文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体验和精神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基于满足物质需求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从各个方面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与日俱增。人们发现,除了德鲁克的基本观点,除了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往的应用型管理理论似乎都失效了。于是“变革”应声成为企业管理的绝对主旋律,小小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却畅销全世界!“学习”一跃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向外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诸如韦尔奇治下的GE;向内建设学习型组织,以持续打造组织的应变能力。变化越多,越要“万变不离其宗”;变化越快,越要“以不变应万变”。企业根本不变的是:企业是人的组织,是人性化的组织,承载着人的理想、追求和欲望。越是学习,越要知己知彼,越要反求诸己。企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而存在?凭什么发展?企业持续发展以至长盛不衰,关键不在于运营管理的科学性,不在于竞争战略的差异性,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而在于人的理念、素质和学习能力,以及由此所构筑的组织能力!人为本,必然成为新的管理理论的主题。这不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复归,而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超越。
二、企业“人为本”之理
企业,就是人依据规则而共同达成目标的组织。企业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目标、规则。没有“人”,就没有“企”可言,如同无源之水;没有“止”,也没有“企”可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业”,没有事业和目标,人就缺乏内在动力和前进方向,企业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既有理性的组织目标和规则,也有感性的人的欲望和需求;企业是情理的中和,人是情理的中和者。企业由若干利益相关者有机组织而成,而利益相关者其实都是人。投资于企业的股东是自然人或者法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是有血有肉的人,享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是法人或自然人。因此,企业本质上就是一群人。人们有信仰、有追求、有理想,企业相应地拥有组织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人们有个人爱好和兴趣,需要社交和尊重,享受快乐和成就,企业相应地也有自己的风格、文化和组织氛围。人是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人性化的组织。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主流观点认为,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那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归根结底,为人类为社会造福。这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宿,也是所有的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企业源于人,归于人。股东创建了企业,经由企业升华人生意义;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经营或管理着企业,也体验着巨大的成就欲和事业感;客户在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满足;员工边在企业工作,边在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企业的目标就是人的目标,人为本。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有社会使命感,但作为企业,总得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的唯一路径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客户回报。而人是创造价值的主体,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实现股东利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让客户满意,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企业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这是企业的管理目标。目标的侧重不同,但实质相同,还是“人为本”。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人群,人以群分,和为组织。和的规则是什么?软规则是组织理念,硬规则是组织架构,软硬兼有的是组织制度。组织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框架,包括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组织理念通过文化建设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于每个人的行为,最终形成独特的组织氛围,更有利于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架构是企业的躯体,是人做事的平台和表演才干的舞台,包括治理结构、运营架构和管理机构。组织架构的搭建或调整,操作上应着重于业务流程设计或再造,但流程的设计与再造必须从人出发,以充分发挥人的专长、优势和积极性。组织制度是企业的运作系统,是人做事的动力机制和行为规范,包括决策、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系统。组织制度有一定监控与约束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与组织架构动态地优化匹配。制度界定了人不能作为的范畴,同时也就打开了人可以作为的广阔空间。
总而言之,企业就是一群人,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组织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似乎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有冲突。其实不然,追求组织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一味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却往往事与愿违。股东利益的实现,来自于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来源于企业人的用心投入。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空间里,企业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中和”股东、客户、员工、合作者等各类人的利益,从而实现组织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个“中和”的点到底在哪里呢?这是企业对战略、经营和管理的思考起点。对于中国形形色色的企业形态而言,更需要认认真真地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