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精经染遗传染病

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2)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532次      时间:2008-02-24

  4.四环素的适应症:由于耐药菌株的逐年增长,应用范围已限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军团病、霍乱,以及少数敏感菌株所臻的各种感染。

  5.氯霉素的适应症:主要适应症为伤寒、副伤寒、立克次体病、厌氧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臻的脑膜炎。

  6.大环内酯类的适应证:国内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麦迪霉素,三者均可口服,红霉素乳糖醛酸盐并可供静脉滴注。红霉素:主要适应症为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支原体肺炎、军团病、衣原体感染、L型细菌感染、弯曲菌肠炎、白喉带菌者等。

  7.林可霉素(包括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适应症: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对金葡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各种厌氧菌感染尤有应指征。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有无腹泻及其大便性状。

  8.利福霉素类的适应证:主要为结核病和金葡菌感染。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由于致病菌对之易产生耐药性,故需与其他抗菌药物合作。

  9.多粘菌素的适应症:主要为除变形杆菌外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因其毒性较强,处理上述感染时宜先采用氨基糖甙类。

  10.磺胺药的适应症:国内生产的磺胺药有廿多种,而应用较广者SD、SMZ等。磺胺药与TMP合用时抗菌活性增强,抗菌范围也见增广。常用者为SMZ—TMP和SD—TMP。磺胺药及其复方的主要适应症为流脑、菌痢、伤寒、布氏杆菌病、奴卡菌病、鼠疫等(常用其他抗菌药物合用)以及敏感微生物(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耐氯喹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等)所致的各种感染。

  11.喹诺酮类的适应症:吡哌酸的主要适应症为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第三代(含氟)喹诺酮亦称氟喹诺酮有氟哌酸(norfloxacin)氟啶酸(enofloxcin)、氟嗪酸(efloxacin)、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甲氟哌酸(pelfloxacin)等,具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苯青霉素金葡菌MRSA)和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科、绿脓杆菌、军团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均有良好抗菌活性等特点,某些品种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厌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适用于呼吸道、尿路、肠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前列腺炎,革兰阴性菌所致之骨髓炎,胆道感染,妇科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尤适用于忌用μ—内酰胺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患者。

  12.其他:万古霉素的主要适应症为金葡菌、肠球菌等所致的心内膜炎和败血症,本品口服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伪膜性肠炎有效。磷霉素的主要适应症为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雷菌、绿脓杆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由于其毒性低,故可采用较大剂量静注。多烯类抗生素中,国内常用者有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两种,前者主要作静脉滴注,后者仅供口服或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是治疗深部真菌病的最有效药物(次选为5—氟胞嘧啶和酮康唑),但其毒性大和疗程长为主要缺点。

  (八)应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各种给药途径各有其优点和应用指征。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中度感染。一日量一般宜分2~4次平均给与,即每6~12小时给药一次。剂量过小过大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可促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过大易导致更多副作用,其突出例子为青霉素类,不仅浪费严重,且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抗菌药物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达正常、症状消退后72~98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例。如临床疗效不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后应考虑改药或调整用量。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应用后的副作用有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

  (一)毒性反应 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肝脏、胃肠道和局部等方面:

  1.神经系统 抗菌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多方面,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损害,有神经症状、亦有精神病样发作。

  对中枢神经的影响:青霉素类全身应用时如剂量过大、浓度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时,药物对大脑皮层可产生直接刺激而引起癫痫样发作、甚至死亡。鞘内注射任何抗菌药物均可引起一些反应如头痛、背和下肢痛、颈项强直、发热等反应,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和昏迷。如注入剂量为常用量,此类反应一般可于1至数小时内消失,如剂量过大则可发生下肢软弱、尿潴留、大小便失禁和惊厥等较严重反应。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是氨基糖重要副作用之一,各种氯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可能引起耳蜗或前庭损害或二者兼而有之。前庭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平衡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等,常有暂时性;而听力减退后则尚缺少有效措施助其恢复。据调查在聋哑学校中,因药物致聋者在50年代<3%,至70年代增至28~35%。调查聋哑人1742个,其中先天性耳聋者366人(22%),23人的母亲孕期或哺乳期应用过耳毒性抗生素;后先性耳聋者1376个(78%)其中511人(37%)系由于耳毒性抗生素所引起。故对老年及小儿患者、肾功能不全以及属高敏体质者,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慎用。有条件时宜进行电测听及前庭功能监测。

  对周围神经的影响:多粘菌素类及基糖甙类注射后可引起口唇及手足麻木,严重者伴发头晕、舌颤等。氯霉素长期口服或滴眼可引起视神经炎,可同时伴有多发性神经炎、口服大剂量B族维生素可使症状减轻。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等胸腹腔内放入较大剂量、或大剂量静注,可发生呼吸抑制和四肢软弱无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呼吸骤停,老年、重症肌无力、肾功能不全以及同时应用乙醚等麻醉剂者尤易发生。应用新斯的明(肌注或静注0.25-1.0mg)对氨基糖甙类引致者可望有效。

  精神症状:青霉素G、氯霉素、链霉素等偶可引起精神症状,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失常、濒危感、幼视、幼听、忧郁、狂躁、猜疑、失眠、夸大或癔病样发作等。磺胺药偶亦可臻精神失常。一般不经任何治疗即可于短期内恢复正常。

  其它:氨基糖甙类静滴或肌注后尚有发生肌痉挛,累及面、咀嚼肌、胸腹肌、指趾等,经予以氢化可地松、钙剂、苯巴毕妥等治疗后缓解。含氟喹诺酮类可引起头晕、头痛、忧郁等。

自助功能
评论搜索阅读 活动队员求助
    最 新 4 条 评 论     我 来 说 上 两 句 :【查看所有评论】
鍙� 甯� 姹� 鍔� 淇� 鎭� 娉� 鎰� 锛�

1.銆栨棤闇€娉ㄥ唽銆椾究鍙互鍦ㄨ鍖哄彂琛ㄤ綘鐨勬眰鍔╀俊鎭€�

2.鎵€鏈夊彂甯冪殑姹傚姪淇℃伅浼氬湪7涓伐浣滄棩鍐呭鏍搞€�

3.鏈槦鎻愪緵鐨勪换浣曚俊鎭紝鍧囦负鍙傝€冩剰瑙侊紝涓嶈礋娉曞緥璐d换锛�

  鍙戝竷姹傚姪淇℃伅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