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疾病诊疗 > 内外妇儿 > 外科
继发性纵隔感染(2)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图2 密闭引流法
3.肌肉充填法 对于纵隔感染侵及胸骨的病人,使胸骨造成了严重的感染,甚至坏死。可部分或全部切除胸骨,同时将胸大肌、腹直肌做部分离断,将肌肉填充到因胸骨切除留下的间隙之中,然后一期缝合。PairolerRC统计的38例,其中17例胸骨切除,37例行胸大肌重建,一期关胸,存活33例,虽有5例死亡,但与胸骨感染无关,效果较好。其优点是愈合时间短、胸廓稳定性好,良好的呼吸功能,避免换敷料的并发平,减少精神创伤。本院1例慢性纵隔感染清创后做了部分胸骨切除后,填入胸大肌,一期缝合,愈合较好。该法特别是用于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病人较好。如图3、4所示。
图3 切除胸骨
图4 肌肉充填法
所以,胸骨裂开纵隔感染一经诊断立即手术。没有胸肌裂开,或感染不严重,可局部换药,累及胸骨、前纵隔时,必需彻底清创,胸骨再固定术。清创后放置引流管,用抗生素冲洗;晚期胸骨感染,手术时要清除胸骨病灶,彻底清创,植入胸大肌。
纵隔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如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其他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如肠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变形杆菌、荚膜杆菌、绿脓杆菌。近年来由于常规采用广谱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少见,脓液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在慢性感染病例中常找到霉菌,如白色念珠菌。
纵隔内器管破裂
不同原因造成食管、气管及支气管破裂可引起化脓性纵隔感染。
急性上纵隔感染,多由于颈部或胸部食管损伤引起;例如食管镜检查,造成医源性器械损伤,食管异物穿通侵蚀食管壁等。以往的硬质金属管镜检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穿孔。
食管手术后引起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亦是急性纵隔感染常见的原因,不过这种炎症多迅速扩散至胸腔内,覆盖了急性纵隔感染问题。剧烈呕吐诱发之自发性食管破裂,则主要产生致死性纵隔感染。
经气管前间隙、咽周间隙、椎前间隙向下蔓延可造成上纵隔感染。因为颈部表浅,便于引流用抗生素也易于控制,所以由颈部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进展为急性上纵隔感染也是一种产生纵隔感染的原因。胸内化脓性病变,例如脓胸、邻近纵隔的肺化脓症,偶尔也可以直接播散达纵隔内。由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和腹膜后区之感染上行引起之纵隔感染者极为罕见。在心脏手术,特别是正中切口病例,术后需作气管切开的病人中,由于手术中分离了胸骨上窝,使得气管切口和胸骨后间隙相通,使一些气管内分泌物流入纵隔造成纵隔的感染。在临床上常有报道。
继发性纵隔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病人术后体温不退,1星期内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后又上升。于弛张高热前,尚有寒颤。切口疼痛加剧,最后在局部切口或引流处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术后3D,长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体格检查,按压切口旁、胸骨边缘有压痛。如纵隔感染已扩散至骨髓炎,胸骨开始不稳定,则有胸骨哆开的一些体征。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和多核细胞显著增高。计数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细胞常在90%以上。胸骨侧位摄片示胸骨后方有密度增深的阴影,如有骨髓炎尚示骨质疏松和破坏。
1.锯胸骨必须劈正。我院17例中,3例纵劈胸骨时劈偏,造成胸骨横断。
2.术中止血不完善,过多使用骨蜡、电灼,引流管不畅、血块积聚和再次开胸均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经胸骨旁肋间隙穿钢丝固定胸肌可靠,chengren不少于5~6根钢丝。Culliford认为2根钢丝放置胸骨柄,4根钢丝放置胸骨旁肋间隙中较好。
4.胸大肌筋膜覆盖钢丝和胸骨间隙。
5.心包尽量缝合,防止感染侵入心包腔造成心脏感染大出血。
6.对有剧烈咳嗽、咳痰的病例,疑有胸骨裂开的可能时,用胸带包扎固定。
7.一般术后5~7d做气管切开,同时应注意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