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服务技术 > 肢残 >
轮椅
来源:康复之路 作者:张盘德 点击:次 时间:2008-04-04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电动轮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对轮椅的需求量猛增。由于伤残者对回归社会和独立生活的渴望,促使轮椅的性能和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电动轮椅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些先进的电动轮椅大量应用了高新技术。电动轮椅用于患者的手功能很弱、不能驱动普通轮椅时,或虽然能驱动,但行动距离远,体力不能负担时,或身体衰弱根本不宜驱动时。
电动轮椅的结构远较普通轮椅复杂。它主要包括以下机构:
1. 驱动机构 由12V或24V蓄电池提供能源,有前轮驱动式和后轮驱动式。前轮驱动的易于跨越障碍物。
2. 变速机构 分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两种。
3. 刹车机构 大多采用马达反转的作用。
4. 蓄电池 用24V的汽车蓄电池,充一次电能连续使用3~6小时。
5. 控制机构 有手控、头控、舌控、颊控、颏控、气控、声控等。除手控外,其余各种控制用于四肢瘫患者。C4及以下损伤,呼吸肌仍有功能时尽量用气控,C4以上损伤,呼吸功能差,可选用头、舌、颊、颏、声控等控制形式,但以颏控为多。
(二)使用轮椅的适应证
1.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如截瘫、下肢骨折未愈合、截肢、其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双下肢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症或疾病等。
2.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时 如心功能衰竭、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衰竭。
3. 中枢神经疾病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如有痴呆、空间失认等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的帕金森氏病或脑性瘫痪。
4. 高龄老人步履困难,易出意外者。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一)轮椅的结构和功能
轮椅的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如图3-7-7。下面简述轮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车轮 承载主要的重量。轮的直径有51、56、61、66cm数种。除了少数使用环境要求而用实心轮胎外,多用充气轮胎。
2. 小车轮 直径有12、15、18、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方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3. 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个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1) 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 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 ② 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轮胎 有实心的、有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5. 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象偏瘫者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1) 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为失效。 (2) 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43cm,宽40、46cm,高45、50cm。
7. 座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篓(eggcrate)型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组成,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度应有10cm,上层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 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为最理想。必须注意脚托的高度。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过大,体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起该处压疮。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轮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调节高度。还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读书、用餐。
电动轮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对轮椅的需求量猛增。由于伤残者对回归社会和独立生活的渴望,促使轮椅的性能和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电动轮椅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些先进的电动轮椅大量应用了高新技术。电动轮椅用于患者的手功能很弱、不能驱动普通轮椅时,或虽然能驱动,但行动距离远,体力不能负担时,或身体衰弱根本不宜驱动时。
电动轮椅的结构远较普通轮椅复杂。它主要包括以下机构:
1. 驱动机构 由12V或24V蓄电池提供能源,有前轮驱动式和后轮驱动式。前轮驱动的易于跨越障碍物。
2. 变速机构 分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两种。
3. 刹车机构 大多采用马达反转的作用。
4. 蓄电池 用24V的汽车蓄电池,充一次电能连续使用3~6小时。
5. 控制机构 有手控、头控、舌控、颊控、颏控、气控、声控等。除手控外,其余各种控制用于四肢瘫患者。C4及以下损伤,呼吸肌仍有功能时尽量用气控,C4以上损伤,呼吸功能差,可选用头、舌、颊、颏、声控等控制形式,但以颏控为多。
(二)使用轮椅的适应证
1.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如截瘫、下肢骨折未愈合、截肢、其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双下肢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症或疾病等。
2.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时 如心功能衰竭、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衰竭。
3. 中枢神经疾病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如有痴呆、空间失认等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的帕金森氏病或脑性瘫痪。
4. 高龄老人步履困难,易出意外者。
(三)轮椅的选用
选用轮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轮椅的尺寸。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帼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
上一篇:下肢截瘫生活演示-视频 下一篇:矫形器和自助具在偏瘫上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