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活动游戏 > 团队 >
企业如何导入“末位淘汰”制度(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25
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澄清认识,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也谈到“有些人认为,把我们员工中底部的10%清除出去是残酷或者野蛮的行径。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让一个人待在一个他不能成长和进步的环境中,才是真正的野蛮行径或者‘假慈悲’。先让一个人等着,什么也不说,直到最后出了事,实在不行了,不得不说了,这时候才告诉大家:‘你走吧,这地方不适合你。’而此时他的工作选择机会已经很有限了,而且还要供养孩子上学,还要支付大额的住房按揭贷款。这才是真正的残酷”。
(三)实施环节:
1、变革的方法论:变革工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暴风骤雨式的;一种是和风细雨式的;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对决定导入“末位淘汰”的企业来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包括建立基础——决定适用对象——时机选择;首先要结合企业的特点,设计好考核制度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部门开始试点,由试点的示范效应再推广到其他的部门;也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沟通来完成。
2、时机选择的问题:一种观点倾向于在企业景气的时候,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业界环境不景气的时候,籍行业性裁员一起,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前者在操作上,企业可以从容的按部就班的实施变革,但推行较难;后者的优点是有行业范例,用典需重,由重入轻,易于推行。但操作不慎,不利于员工一起,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因此,在考虑具体时机时,关键不是看经营的好坏,而是看上述的基础工作做得怎样;基础工作做好了,时机就成熟了。
3、舆论导向问题:宣传是需要统一口径的,需要有一定政策理解能力的部门来组织和实施,如人力资源部门。包括答疑、培训;要引导企业上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变革,看待末位淘汰工作。宣传时,不妨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计划。
4、制度的落实问题: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和配套的相应制度,如内部岗位轮换制度、职位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建立沟通制度和保障制度,以确保工作顺利推行和末位淘汰制度的落实。
5、文化的变革:企业上下,要建立一种积极的文化,对末位淘汰来说,不能是单纯的为了分配现有的蛋糕,不是象前几年有些单位要搞下岗一样,目的是为了少一点人分配现有的蛋糕;推行末位淘汰的出发点,不能定位如此,而是要考虑到企业如何做大的问题,企业如何做强的问题,是解决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不管是管理者和员工,都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变革,看待变革中的问题。
6、建立冲突解决机制:企业设立相应的投诉渠道和调查取证渠道,建立由直线主管、人力资源部门和投诉渠道组成一个解决冲突的体制。并界定好各自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工作能够落实企业决策中心的精神;确保末位淘汰不发生激烈的反弹。
7、从核心岗位开始:在末位淘汰时,要注意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为末位淘汰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慎有可能影响士气。核心岗位是指核心业务所决定的岗位,如销售型的公司,象现代城,销售岗位就是核心岗位,末位淘汰就从销售代表开始;技术型的公司,研发岗位是核心岗位,末位淘汰就从研发职位开始;服务型的企业,服务岗位是核心岗位,末位淘汰从服务岗位开始;生产型的企业,核心岗位就是生产岗位,末位淘汰就从生产人员开始。
有的企业末位淘汰从辅助人员开始,或者是所有岗位都实行末位淘汰,这种做法,实际是一种急于降低人力成本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为,一方面,辅助人员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人员,在变革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沟通、释疑等工作。如果一开始,这些人员都顾虑自己,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盘。会暗中鼓捣妨碍末位淘汰工作的落实。
同样,管理岗位的人员同样也有此顾虑。
另一方面,从核心岗位开始,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核心岗位人员的管理,促进核心业务能力的提升;核心岗位激活了,核心业务有改进,末位淘汰的效果显现,能够产生示范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01研 陆学彬,
文章作者:陆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