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服务技术 > 老年 >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方式(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25
7、 家政服务工作
老年人有丰富的管家理财的知识和经验,退出工作后在家料理家务,帮带孙子女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工作。买菜做饭,缝补浆洗,打扫卫生,整天忙忙碌碌,日子好过。料理好家务,让子女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回家后,饭热菜香,一家子都能享受家庭的温馨。含饴弄孙,教养晚辈,能享天伦之乐。有必要,老年人也可以外出帮助亲戚朋友熟人的子女作家政服务工作,既可减轻家庭的负担,又可享受工作的乐趣。
(二)老年人社会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老年人退休后重新投入社会工作和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根据自己特长
老年人所以是社会的宝贵财产,是因为他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人生经验。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原来的工作,这样就能老马识途,驾轻就熟,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就应正确分析自己,看看自己熟悉什么工作,体力和智力是否适应,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宜,认真选准自己的切入点。如果不认真考虑以上问题,“临老学吹打”,一切从头来,结果往往不但无法达到目的,还会使自己身心俱损。
2、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量力而行
老年人退休前从事什么工作,往往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退休后,老年人有的是时间与自由,可以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把兴趣与爱好作为工作驰骋的天地。因为只有热爱和喜欢这份工作,自己才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才能全付身心地投入,才能做出应有的成效。另是,选择工作与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值,不能草率从事。例如一位老干部退休后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不考虑自己的特点与市场的实际,向银行贷款投下一大笔资金。结果经营失败,自己的住房被拍卖抵债,一家人只好流落街头。
3、 要讲报酬,也要讲奉献精神
上述老年人适宜的工作可分两种,一种是有报酬的工作,一种是没有报酬的工作。老年人的子女已参加工作,不再有家庭负担,自己有一份退休金,完全可过上饭茶无忧的晚年生活。如果重新投入工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又能使自己获得一份报酬,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当然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是人也要讲奉献精神,选择没有报酬的工作,能使自己有更大的活动自由,更能获得满足与快乐。如果把可获报酬或报酬大小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选择,就可能走入误区,找不到这类工作或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会失望、沮丧、悲观,有损于自己的 健康。
4、 要讲精神寄托,还要有益于社会
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应以精神寄托为主,通过参与社会充实自己的生活;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但是,也要讲有益于国家与人民,有益于社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村老年人组织庙会拜祭鬼神,宣传封建迷信,组织联宗祭祖活动,使宗族势力抬头。城市老年人成立非法的社团组织,个别老人甚至从事“法轮功”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有损于社会的稳定,也使老年人受到毒害。
二、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方式
老年人的晚年主要是生活在家庭、邻里和社区的范围之中,所以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社会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关系和睦、社会人际关系融洽,老年人便会感到晚年生活是处在一种宁静和谐、平等友善的气氛和环境中,精神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充实向上。反之,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社会人际关系冷漠,老年人便会感到晚年生活处于焦虑不安、孤苦无助的气氛和环境中,精神上就会感到压抑忧伤、空虚颓丧。
构成老年人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家庭成员、亲友、邻里、同事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老年人自身的内部因素。由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水平不同,生活的环境和态度不同,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所表现在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和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上的不同结果。
(一)老年人的家庭关系和辅导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家庭关系和睦型
这类家庭中,老年人比较开通,对子女平等相待,体贴入微,对子女的社会活动不横加干涉,经常与子女交流思想和谈心;子女对老年人尊敬孝顺,听从老年人意见,对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周到;家庭中民主气氛较浓,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充满了温馨和谐。
2、 家庭关系基本和睦型
这类家庭中老年人的地位较高,子女对老年人比较孝顺和依从,但彼此之间难以做到完全平等,家庭成员之间基本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虽然有时会产生一些磨擦,但不致于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家庭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作用。
3、 家庭关系不和睦型
这类家庭中,子女对老女不敬不孝;老年人对子女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猜疑,矛盾重重,经济上斤斤计较,泾渭分明;家庭气氛紧张、压抑,生活中缺少欢乐和幸福。
老年人家庭关系中的三种类型在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据社会学家调查,属第一类家庭型的约占我国老年人家庭的70%左右;第三类家庭型的仅占6%左右,说明了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家庭还是和睦的。第三类家庭人数虽少,但对个体老年人来说,受伤害却极大。如何辅导这类家庭,使他们走出生活的误区,是社会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老年人家庭关系的辅导,要找出主要矛盾,针对具体情况制订出可行方案,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
1、 子女不尊不孝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往往子女青少年时得不到应有的教养,自私自利,惟我独尊,不恪守社会公德,组成家庭后不再将父母放在眼里。这类家庭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从亲情上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规律,将心比心,不要为自己的子女做出坏榜样。
2、 老年人对子女不够尊重的家庭
这类家庭中的老年人往往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处事主观武断,对青年人动辄训斥指责。认为子女是自己养育长大的,必须知恩图报,绝对听从,否则就是忤逆不孝。对这样的家庭,重点要作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古人有语:“不哑不聋不做家翁”。老年人退出了社会生活的主流,对时代风尚与年青人的行为方式看不惯,存在代沟,这是客观现实。作为父母,应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对他们横加干涉。
上一篇: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方式 下一篇:中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