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活动游戏 > 社工 >
残疾认识模式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2)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 作者:范明林 点击:次 时间:2007-11-11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区人士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包括工作员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工作方法,本节提供一个香港某服务机构的服务实例作为借鉴。
社会工作实例——社区为本的康复工作
一、服务理念
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
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所住的居民多属恩恤徒置情况下安排入住。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
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
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
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
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
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
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
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
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
e.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并协助他们与地区政治团体周旋。
四、工作策略
1、第一阶段
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故此,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由于委员来自不同服务单位,故能从多方面收集意见。
指导委员会之下设有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几位受聘的工作队职员外,也有仁爱堂(协助机构)不同部门的代表。工作小组主要是发掘服务对象、策划工作策略和推行服务等。
工作小组成立后,服务也正式推行。工作队首先在区内招募了一群青年同仁于屋村内进行逐户的问卷调查,目的是发掘一些潜在的服务对象。在了解区内情况同时,也随便向居民宣传工作队的工作。除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服务对象外,工作队也得到房屋署的协助,提供了一些有关弱能住客的资料。
工作队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初步资料便进行家访,目的是更加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残障情况及需要,在此阶段,工作员通过分期的家访已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
与此同时,工作队也开始于村内招募一些家庭主妇参加义工小组。最初,参加者的主要心态是消磨时间,其次是认为弱能人士及独居老较值得同情,加上服务对象也是区内居民,有些甚至是她们的邻居,故此也十分愿意为区内弱能人士提供服务。工作员为组员提供服务技巧的训练及给予一些有关康复知识。其后,组员开始随工作员上门进行家访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及生活情况。组员也开始举办一些康乐活动,邀请受探访者参加,从而彼此建立初步关系。组员也为个别有需要的弱能人士及独居老人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困难,如购物、协助就诊、家居清洁等。
除了吸纳区内妇女加入义务工作行列外,工作队也通过区内宣传以求吸纳一些青年义工,其中主要的是主动与区内中学接触,最后工作队成功地招募了一批青年学生,参加者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对弱能人士的同情,认为他们是受社会忽略的一群,故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
工作队在发展青年义工小组的方向与发展妇女义工小组的方向有所不同。妇女义工小组成员多来自所服务的屋村内,她们对所属的屋村有归属感,故容易培养互助精神。而青年义工小组的成员则多来自村外,他们对所服务的屋村认识不深,加上处于不稳定时期,可能只会作短期的参与,故此,该小组的发展方向便集中于举办一些社区教育的工作,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使社区人士有更多的相互了解。
除了青年及妇女义工外,工作队也发掘一些有潜能的老人义工协助参与活动的策略及推行工作。发展老人义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服务对象中有不少独居老人,而老人与老人之间会有更多话题可以互相分享,而且更易于明白彼此的需要,因此,训练年长领袖对服务推行产生很大帮助。
专业人士的策略对地区康复计划的推行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在伤残人士的康复过程中,专业意见便很重要。因此工作队也尝试邀请一些区内的医生、物理治疗师、牙医等协助举办一些康复活动,并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免费的专业指导及治疗。
综合而言,工作队推行服务的最初阶段主要集中于发掘服务对象及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
2、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策略是,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社区支援网络;推行社区教育工作,使区内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多了解;强化区内社区资源的联系。
在此阶段,服务对象已较以往主动寻求援助及愿意开放自己,因此,工作队开始协助他们组织及建立支援网络。对于弱能人士而言,社区支援网络可包括弱能者之邻居、友群、提供服务的志愿小组及团体等。由于工作队所服务的伤残人士以单身占多数,而且在所住范围内建立社区支援网络。
首先,工作队以座(一幢楼)的形式为伤残人士成立互助小组,故小组成员皆来自同一大厦。小组的目的一方面是协助组员扩大其生活及社交圈子,另一方面使籍此培养组员互助精神。而小组内并非所有组员皆为伤残人士,也有健康情况颇佳者。由于组员乃属同一大厦居民,接触机会较多,有急需时更易于互相帮助。而事实证明这种类型的小组很受服务对象欢迎,而且在小组中更能发掘一些有服务潜质的组员,有些更能主动地协助组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