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内外妇儿外科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缩窄病变术时矫治不彻底或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病例,则持续呈现高血压,且上、下肢血压仍存在14.7kPa(110mmHg)以上的压差,临床检查可发现股动脉搏动比肱动脉或桡动脉弱,且延迟出现,下肢血压比上肢低。上、下肢压差较大病例,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原手术部位主动脉管腔狭小。

缩窄病变未获解除而持续存在主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是手术操作不当,如缩窄段切除长度不足,剩留的主动脉管腔较小,对端吻合术后口径仍狭小,人造血管移植术使用的血管口径大小和长度不当,主动脉成形术时,缩窄段隔膜组织未切除净尽,锁骨下动脉瓣或合成织片修剪不合适;施行旁路移植术或分流术时,应用的人造血管或锁骨下动脉发生扭曲。术后併发再狭窄的常见原因是主动脉地端吻合术后,吻合口未能随身体发育生长而相应增大,形成再狭窄。婴幼儿期施行缩窄段切除主动脉对端吻合术,特别是主动脉全周均作连续缝合和使用不吸收缝线,如丝线作吻合术併发率更高。主动脉成形术后则很少发生再狭窄。术中血管钳对主动脉壁产生的组织创伤,主动脉壁残留异常的中胚层组织术后增生,引致血管壁内膜和中层肥厚,亦可併发再狭窄。

主动脉缩窄病例术后远期随诊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5倍,手术时年龄在20岁以上者,术后远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二)脊髓缺血性损害 主动脉缩窄病例施行手术时,由于需钳夹缩窄段近、远端主动脉,有时尚需钳夹左锁骨下动脉,致使脊髓血供减少,产生缺血性损害,术后呈现轻重程度不一的下肢瘫痪。但绝大多数病人缩窄段近、远端主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丰富,因而脊髓缺血性损害很少见,併发率约为0.5%。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病例,缩窄段病变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端,伴有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狭窄;导管前型主动缩窄,降主动脉血供来自动脉导管;供应脊髓的血管解剖学异常,以及主动脉缩窄程度很轻等情况,均可引致侧支循环发育不良。术中过多地切断肋间动脉,大量失血,血压降低,钳夹阻断主动脉的时间太长等,均增加术后併发脊髓缺血性损害的危险性。

采用低温麻醉,尽量保留肋间动脉,缩短主动脉钳夹时间,防止术中失血量过多以致血压下降,均可避免术后併发脊髓缺血性损害。对于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病例,可通过左心-股动脉转流,或近、远段主动脉之间临时性置放血液分流管道,以维持下半身和脊髓血供。

(三)乳糜胸 主动脉缩窄病例中,约5%由于术中切破胸导管或其分支,术后併发乳糜胸。术后早期出现的乳糜胸,如乳糜液溢出量不多,经胸腔引流管排出后可能痊愈。但如乳糜液溢出量多,持续时间超过1周且影响营养状态,则需再次开胸找到胸导管或其分支的破口后,用缝线严密缝合;未能找到乳糜溢流部位者,则需在食管后方找到胸导管双重结扎之。有的病例延迟到术后1周才呈现乳糜胸,因此术后1周应复查胸片,如发现胸膜腔积液,应立即作胸膜腔穿刺抽液,确定积液的性质。明确乳糜胸的诊断后,可每隔3~4天重复作胸膜腔穿刺术抽除乳糜液,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如经多次穿刺未能生效,则需再次剖胸缝合或结扎胸导管。

(四)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的严重併发症。发生在术后早期的假性动脉瘤多由缝合技术不当,缝合口漏血、破裂或吻合口细菌性感染所引致。用涤纶织片作主动脉成形术后,由于织片质硬,正常的主动脉壁长期承担血流产生的搏动和张力,易于形成动脉瘤。少数病例因术后近、远段主动脉壁剥离,日后逐渐发展形成动脉瘤。

病因学】

主动脉缩窄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Craigil与sklda曾认为最常见的伴于主动脉峡部的主动脉缩窄是由于动脉导管在闭合过程中,导管壁的平滑肌及纤维组织收缩,波及峡部主动脉壁引致缩窄。近年来,Ho等通过35例标本连续切片组织学检查,证实动脉导管组织完全包绕导管近邻的降主动脉,形成结构连续的管道。但这个学说无法解释主动脉缩窄与动脉导管未闭合併存在,以及主动脉缩窄部位远离动脉导管区的病例。近20多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胎儿期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量失平衡是形成主动脉缩窄的主要病因。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大致相等。经上腔静脉回心血液经右心室排送入肺部,和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从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液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排送入冠状动脉和头臂动脉。左心室排出的血液仅30%经主动脉峡部进入降主动脉,与来自动脉导管的血液相汇聚。Rudolph观察小羊胎儿期的血流情况,发现通过峡部主动脉的血流量仅约为通过动脉导管血流量的一半,因此胎儿期主动脉峡部直径均比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细小。胎儿时期左心室排出的血流量减少,则主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动脉血流量相应增多。流经峡部主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将导致峡部主动脉狭小甚或闭塞。卵圆孔小,血流阻力升高,则从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大量进入右心室,致使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量增多,而经左心室和峡部主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促使主动脉缩窄的形成。血流减少严重者,峡部主动脉呈现发育不全。主动脉狭窄,升主动脉发育不良,产生左至右分流的心室间隔缺损等情况亦均可引致主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动脉血流量增多,从而使峡部主动脉发生缩窄或发育不全。

发病机理】

主动脉缩窄最常见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与主动脉连接的相邻部位。缩窄段主动脉外表轮廓向内凹陷,但动脉韧带附着处主动脉壁凹陷不明显,甚或略为突出。缩窄段及其相邻部位界限明显,长度一般均在1cm以内。与缩窄段近端相连接的主动脉弓远段渐渐变细,呈圆锥状。与缩窄段远端相连接的降主动脉外径可能扩大,血管壁增厚。缩窄段主动脉内径往往比外观更为细小,主动脉壁中层增厚,突入主动脉管腔,形成隔板或隔膜。主动脉壁内膜层也肥厚。主动脉管腔细小,仅能通过探针或径仅数毫米,位于隔膜的中心部位或偏向一侧。缩窄段远端主动脉壁由于血流冲击常引致内膜层增厚。心脏往往增大,左心室肥大很常见。冠状动脉中层常增厚,管腔减小,可较早呈现冠循环血供不足的症状。约25~40%的病例主动脉瓣呈双瓣叶型。肋间动脉明显增粗,胸壁侧支循环丰富。少数病例主动脉弓分支亦可呈现异常,如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右锁骨下动脉异位起源于缩窄段主动脉的近端或远端等。由于缩窄段近端血压升高,丰富的侧支循环以及动脉扩大迂曲,颅内动脉、缩窄段近远端主动脉以及肋间动脉等血管易发生动脉瘤,它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动脉瘤破裂可以致死。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