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 >
清热药和方剂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二 清热药和方剂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临床常用于急性热性病,如乙脑、肺炎等气分证,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剂有清气汤(白虎汤)等。
(一)石膏《本经》
为咳嗽、气喘、心烦口渴等实热证,常配伍麻黄、杏仁以加强宣肺止咳平喘之功,如麻杏石甘汤,治风热实喘等。
3.能泻胃火,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邪龈肿痛证,使热去则痛止,可与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煅石膏末有清热,收敛、生肌作用,外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等,常和知母、黄柏、青黛等同用。
用量:15-60克。
禁忌:胃弱、无实热以及有里湿者忌用。
参考资料:
1.内服经胃酸作用,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可抑制神经(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应激性,减轻骨骼肌兴奋和减低血管渗透性,而具有解热、镇痉、消炎、抗过敏作用。
2.煅后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二)知母《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别名:连母、地参、穿地龙。
处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滋阴。
主治和应用:
1.本品苦寒而不燥,降火除烦,可清肺、胃实热。较多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证。常和石膏配合,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如白虚汤。
2.有清肺、润肺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肺热、燥咳痰多,常与贝母同用。
3.适用于肺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咳血等,常配生地、丹皮、山药、黄柏等,如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等证。此外也常用于消渴病,配天花粉、葛根。
用量:3-9克。
禁忌:本品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含知母甙、黄酮类、烟酸等。
2.中等量知母浸膏能麻痹呼吸中枢,使血压下降,并能使心脏麻痹;大剂量则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4.动物实验:有解热作用。
5.常用于急性传染病之发热期,肺炎、肺结核、糖尿病及慢性肾盂肾炎等。
(三)栀子《本经》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别名:山栀、黄栀子、山枝子、红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黑山栀。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与应用:
1.适应于温热病,烦热懊恼,失眠等证、常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能清三焦而利小便,清利肝胆湿热,常用于湿热郁结而致之黄疸、发热、小便黄短等证,多与菌陈、大黄同用,如菌陈蒿汤。
3.尚有凉血止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妄行鼻衄及肝热目赤肿痛等。常配伍茅根、旱莲草、茜草根、生地等。
用量:3-9克。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含黄连素、栀子甙、番红花甙等。
2.体外实验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杀灭血吸虫。
3.栀子的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抑制血中胆红素的生成和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还有持久性降压镇静作用。
4.常用于各种急性热病,充血性炎症,黄疸性肝炎,尿道炎等。
(四)龙胆草《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
别名:胆草、陵游、观音草。
处方用名:龙胆草、龙胆、胆草。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泻肝火、除温热。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肝胆实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胁痛、yinnang肿痛及湿疹等,常配伍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等,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枯草等。
用量:3-9克。
禁忌: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龙胆苦甙,龙胆糖、龙胆碱。
2.少量于食前服用,能促进胃酸分泌,有健胃之效;食后服用,反使胃机能减退,分泌减少;大量服用则障碍消化,时有头痛,颜面潮红,而陷于昏眩。
3.尚有解热及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4.临床适用于充血性炎症,对于胆道炎,十二指肠炎、尿道炎、效果较好。
5.龙胆末每服三克,连服三天,可预防流脑。
6.国外有用于治癌的报道。
(五)夏枯草《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欧夏枯草的果穗或全草。
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花。
药用部分;果穗或全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肝火、散郁结。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清泄肝火,善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证,常配伍石决明、菊花等药。
2.具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痰火郁结所臻的瘰疬、瘿瘤、或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复方常与元参、连翘、生牡蛎、尾布伍用。
用量:6-12克。
二)清热燥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