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中医学中医基础

祛湿药和方剂(4)


来源:39康复网      作者:39康复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4

  参考资料:

  (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

  (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

  (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

  (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扁蓄

  《本经》

  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

  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

  处方用名:扁蓄、扁蓄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杀虫。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湿热淋病,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或血淋,常与瞿麦、滑石、木通或大蓟、白茅根配伍应用。

  (2)适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3)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可用煎剂外洗。

  用量:9~15克。

  注意: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促进钠的排出。

  (2)有驱蛔虫及缓下作用。

  (3)抑菌试验:对葡萄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瞿麦

  《本经》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全草。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山竹、山竹子。

  处方用名:瞿麦。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可单用,或扁蓄、木通、滑石等配伍,或配伍大蓟、小蓟、茅根治疗血淋。

  用量:10~15克。

  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水煎剂口服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能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

  (2)动物实验证明,有兴奋肠管的作用,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3)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有活血作用,临床上与丹参、赤芍、益母草配伍,用于瘀滞经闭。

  (5)临床报道以瞿麦根治疗食道癌及直肠癌,水煎服,或研末撒于直肠癌之创面上。

  (二)祛湿方

  1.化湿方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心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9克 紫苏6克 白芷6克 大腹皮12克 茯苓12克 白术9克 陈皮6克 厚朴9克 半夏9克 桔梗6克甘草6克 生姜6克 大枣2枚。

  用法:作丸剂、散剂及煎剂均可。

  功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行气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等。

  方解;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能解表;辅以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三药合用,其解表化湿之功,相得益彰;佐以厚朴、大腹皮去湿消滞,半夏、陈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桔梗宣肺利膈;湿滞之成,由于脾不健运,脾运则湿可化,又佐以茯苓、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健脾,以助运化。各药合用,使风寒得解而寒热除,气机通畅则胸膈舒,脾胃调和则吐泻止。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湿滞的四时感冒的常用方,尤其是夏日暑湿外感而见肠胃不和更宜采用,以恶寒发热、头痛、脘腹闷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为辩证要点。现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兼内湿者。

  (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

  (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仁汤

  《温病条辩》

  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 竹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

  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

  (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

  2.淡渗利湿方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上一篇:消导药和方剂 下一篇:理气药和方剂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