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医疗教学 > 教学文档 > 网络资源 >
经方《伤寒论》(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10-04-04
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上。
1.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溏,泄泻。
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
3.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脘腹痛冷痛。
4。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
用药加减情况。
1.先辨寒热,伤寒论上以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临床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苓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
2.关于幽门螺旋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螺杆菌而加重苓连用量。因为过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唯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之物的抑菌作用效显著,在确有此菌的前题下,适当加重苓连,或另外加入公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但皮时在适当加重姜夏的等用量,温而制之。
3.关于痞。
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是双相调节作 用。不足者,增强之,张力过高,它又可缓和之。如腹胀较重者,可适量加一点辛香行气,醒脾胃气的药物,如丁香,木香,厚朴,砂仁。
4.关于甘草,大枣的作用。
甘草,大枣,般认为甘味入脾胃,能补虚和胃。有雍滞之弊,似于心下痞不宜,所以用量偏小,这是错误的。草枣在半夏泻心汤中除了能发挥补脾和胃的作用,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和诸药”即调和药剂,减弱药汤的苦味,使胃能受药,使患者能受药。故草枣用量不可太小。
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之剂。消化系疾病日久,寒热错杂者十之八九,虽药味简单,但效宏。不可小视。
经方之八--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当代伤寒名医说过一句话,你能应用此方,那你也是半个伤寒通了。
此话说得一点也不假,搞懂此方,就要先搞懂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 。
此方历史争论最多。各方面总结如下。
从方药组成看,本方证属半表半里的上热下寒证。从病位分析,本方属半表半里阴症,从六经提纲看从临床治验看,本方皆属厥阴病范畴,因此此方多归属为厥阴病类方中,临床应用以条文 所述症状运用本方,广泛应用于胃肠道 ,感冒 ,肝炎,冠 心病,内分泌,妇科病,慢性肾病,前列腺炎等等。
应用指征
1.本方属于治疗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这时的”热”是指肝胆郁热,“寒”是指脾脏的虚寒。所以临床即可见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等热象,又可见肠鸣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胀等太阴脾虚的寒象。便溏,见于大便次数增多,食冷物时更甚。便秘需与阳明病的便秘相区别,虽大便多日末解,但腹中无所苦,舌苔末见黄厚或燥 干之象,腹胀需与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区别,虽胀却觉饥而不影响进食,胀而有失气,腹胀并不因失气而明显缓解。
2.腹诊,腹软,心下部有振水音,脐旁或脐下或脐上有悸动。
3.与半夏泻心汤同属于寒热错杂剂,半夏泻心汤以呕,痞为主症,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中一般没有呕证。
4.方中有瓜蒌牡蛎散。其方证的界定是“渴不差者” 所以有的患 者渴感明显,饮不解渴,甚则喜冷饮,渴饮无度。临床上有时易与石膏证相混淆,鉴在于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干,口中不呼热气。
5.有人与乌梅丸比较,皆是厥阴剂。寒热错杂使用。
6.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半表半里之寒。此方为小柴胡汤加栝蒌汤的变剂 。
摘自伤寒论坛上一例子
这些病可否综合施治?
本人母亲,女,53岁,有高血压病史。上月查出肝血管瘤,其中一个有12X6公分,还有一个疑似小肝癌,后确认为厚壁血管瘤;输尿管隐性结石;轻度肾积水;右肩疼痛手臂不便活动。[/SIZE]
看西医跑了多个科室,分别建议如下:[/SIZE]
肝血管瘤可手术也可不手术,后未作手术;[/SIZE]
隐性结石,无法用超声波碎石,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SIZE]
肾积水是轻度的,开排石冲剂一包。[/SIZE]
右肩疑似肩周炎,只嘱多运动锻炼,未作治疗。[/SIZE]
于是,带着一身的病,又回家了。现患者右肋下疼痛,心情不畅,口干。[/SIZE]
另外,五月份时,头痛高烧卧床不起,中西医都以感冒视之,但吃药均不太见效。反复三次,一个月后才渐渐好转。当时有中医说她湿气重。七月,就查出这一身的病了,不知二者是否有关联。[/SIZE]
其实,我相信中医,觉得若以中医观点视之,上述病症皆有共同病因,若以中医手段治疗,可标本兼治,还免去手术之苦。只惜不是医道中人,自己不敢乱开方。特向各位方家求
一位会员回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后患者用后,自我感覍各方面都 有好转。具体到论坛上见祥情。
经方之九--栀子豉汤栀子豉 汤的应用体会是。
枝子豉 汤由栀子,淡豆豉二味药组成。
病因为感受外邪,或情志所伤或饮食劳倦三个方面
病机是 热扰胸膈,心神不宁
病位是胸膈,其次是肺心。主要见症是。心烦,失眠,发热。纳呆,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滑,弦,浮。
参考指标是,心中懊恼或胸中痞闷,心中结痛,腹满,呕吐。
治疗原则是,清热除烦。
具体运用。多辅以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之品。
主要针对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 如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失常。
2.循环系。心肌炎,心包炎。
3.呼吸系。 肺炎。
4.消化系。 食道 炎。慢性胃炎。
5.泌尿系。 慢性肾炎,膀胱炎。
6.妇科疾病。 功血。
总而言之是热扰胸膈,心中懊恼则必用栀子豉汤。
经方之十--桂枝汤。1
通阳要剂--桂枝汤。
我对桂枝汤的个人整理总结
桂枝汤其功有六。
1.解肌治太阳中风症。此方不是发汗剂,而是调营卫解肌。发汗与解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此点大家都知道不详说了。《伤寒论》上有明示,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病愈。这就是桂枝汤用于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所在。以是我早年用此方解表无效之原因。
2.温中补虚。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有三禁,一为太阳伤寒的麻黄学习制度下不可用之,二为内有温热的“酒家”不可用之,三是素有里热之人不可服,特别是后二禁,说明桂枝汤有温中补虚之功。由桂枝汤衍生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诸方,用于治虚劳诸疾,即是温中补虚之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