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医疗教学 > 教学文档 > 网络资源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9)
来源:WEB 作者:WEB 点击:次 时间:2011-07-10
答:这关键要看再次出现房颤的几率有多大。
问:如果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颅脑CT,显示溶栓不成功(120万U尿激酶静滴),且有大面积脑梗塞表现(发病24小时额、颞、顶大面积低密度病灶),后期用药应注意那些方面,阿司匹林啥时可以应用,剂量多少。其他抗栓或抗凝的药物怎样选择,才能保证好的治疗效果。谢谢!
答:其实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是基础治疗,包括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气道通畅、氧供、液体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感染的防治、颅内压、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等等,如果48h内可以考虑去大骨瓣减压。去大骨瓣减压一般是指直径大于12cm,去骨瓣减压的时机非常重要。2007年的DESTINY(Stroke. 2007;38:2518-25)和DECIMAL(Stroke. 2007;38:2506-2517)研究告诉我们发病48h内的恶性MCA综合征,通过去骨瓣减压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对于96h内的去骨瓣减压,2009年的HAMLET研究(Lancet Neurol. 2009;8:326-33)告诉我们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一旦诊断恶性MCA综合征,应该在48h内进行手术,不管这时候是否存在占位性脑水肿。目前的指南也是这样推荐的。
问:如果患者脑梗死同时,合并脑出血,这样的事也遇到过,你觉得是否也要抗栓治疗呢?或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您怎么处理?谢谢!
答:出血性梗死一般采取ECASS的标准进行分类,HI-1型:沿梗死灶边缘小斑片状或线状高密度影;HI-2型:梗死灶内中等大小融合性斑片状均质或不均质性高密度影;HI-3型:在全部梗死区呈现大斑片状均质性高密度影;PH型:均质高密度影超过血管分布的梗死区域,有梗死灶外的出血甚至SAH或脑室出血(MAST-I)。
一般对于HI-3和PH型患者,应该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并按照脑出血进行处理。
问:指南指出溶栓后24小时不要抗血小板,但是溶栓药物半衰期很短,其实凝血功能已经恢复为什么不能用呢?有循证医学证据吗?还有临床上溶栓术后再闭的太多了,早期抗凝是否可以避免呢?
答:应该是24h内。不过还缺少充分的证据。
问: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应该如何抗栓?
答: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需要评价抗栓治疗是否能够获得更大的益处,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变得很重要。
问:脑梗死出现无症状出血性转化,AHA2007年指南新增的建议是“没有特殊的治疗推荐(IIb级推荐,C级证据)”,对此无症状出血性转化您是如何处理的?
答:目前还缺乏出血转换是否继续抗血小板治疗的证据。关于抗栓的经验,请参考前面的回答。
问:在二级预防中已经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再发脑梗死,是否还需抗凝?如果还需抗凝,是否与ASA2007年指南中“不推荐为了预防卒中早期复发、防止神经功能恶化或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转归进行紧急抗凝治疗”的说法相违背?
答:2007年指南中说法指的是指非心源性栓塞患者,所以并不矛盾。
一般来讲,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等会增加出血机会的事件,我们不推荐继续使用抗凝剂,2周后继续抗凝治疗是一种选择。
心源性脑栓塞何时进行抗凝,也就是抗凝的时机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问: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需鼻饲给药,这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疗效和胃肠道副反应的影响有多大?需用多大剂量?是否应该改为氯吡格雷抗栓?
答:急性期使用氯吡格雷证据不足。通过鼻饲给予阿司匹林会改变其药理过程,并可能产生一定的胃肠道反应。但是从我们的经验看这种作用是很小的。
问:对于高危的脑梗死患者,其二级预防主张使用氯吡格雷,何时开始二级预防比较合适?
答:一般所说的二级预防是指发病2周。
问:对于房颤导致的心源性大面积脑栓塞,我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1,如果在溶栓时间窗内是否溶栓?
2,如果不溶栓,是否抗凝,是使用低分子肝素还是华法林?何时开始抗凝?
答:房颤导致的脑栓塞如果在溶栓时间窗内,又没有溶栓的禁忌症,可以溶栓。相关内容前面已经做出了回答。
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时机的问题有争论。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献:Cerebrovasc Dis 2008;25:289–296
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者存在出血危险的患者可以考虑2周后开始抗凝。
上一篇:输液扎针的技巧 下一篇: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