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医疗教学教学文档医疗制度

宋代医疗保障体系:惠民药局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10-20
十四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横扫欧州,瘟疫所到之处,食品匮乏,物价飞涨,家庭破裂,政府瓦解,恍如末日将临。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至少有2350万欧洲人被瘟疫夺去性命,约占疫前(1346年)欧洲人总数的八分之三。而在大洋彼岸的神州大地,虽同遭瘟疫侵袭,损失却末如此惨烈,这主要归功于惠民药局的建立。

惠民药局是地方慈善机构,最早建立于北宋年间,作为国都的开封,商埠繁华,人烟稠密,一幅《清明上河图》,道尽此城市千古风流。若一旦发生瘟疫,不仅数百万人口性命亟亟可危,甚至朝廷政治菁华也可能毁于一旦,令国本动摇,因此救济穷困病者、防止瘟疫蔓延为北宋统治者所重视,他们将药物与烟、酒、茶一起列入国家专卖,设立熟药所,卖药所,负责制造成药和出售中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成立“惠民和剂局”,专门制作药品,改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发售官方成药,并在开封城东西南北城墙各设一局,以及在商税院东也有出售熟药处,加上二所制造成药的和剂局,合称七局,构成宋代开封的医疗保障体系。

惠民药局对穷人帮助很大,和剂局根据官方药方严格配置,用料足质足量,严禁偷工减料,若药品囤积过久,超过保质期,要及时毁弃,保证药物功效。而药局出售的药物,由于得到政府巨额补贴,药价低于市价1/3,使民众能买得起,用得起。要是遇到穷人和灾民,干脆分文不收。瘟疫发生时,惠民局派出大夫携带药品,走街串巷,去“其家诊治,给散汤药”,防止疫情蔓延。惠民药局是通宵服务的,日夜都有专职人员值班,要是“夜民间缓急赎药,不即出卖”,按“从杖一百科罪”。高明的医术和严格的管理使惠民药局名声卓著,许多地方大员患病时上书皇帝,要求赴京师惠民药局医治。为能使天下黎民感受皇恩浩荡,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高宗下令在诸州设惠民局,根据统计,惠民局数量在全国达到70余个,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医药网络。

尽管惠民药局也有一些问题,如主事官员偷懒成性,熟药常被权势豪门抢购一空,平民购买困难等等,但它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毋须置疑的。正因如此,蒙元入主中原后,虽对异族文化极力排斥,但仍将惠民药局体系予以保留,由于朝廷中有很多色目人,蒙元政权的商业色彩很浓,甚至连惠民药局这一公益性医疗机构也末能幸免。惠民药局开张时,蒙元政府就“给银五百锭为规运之本”,经营放债业务,以利息收入购买药品,救助穷人。利息率通常在1%~3%之间,借贷是风险性较高的商业行为,放贷者必须有商业头脑,了解借贷人资信,才能规避风险,而惠民药局作为公益性医疗机构,却企图依靠商业化运作保持运转,其后果可想而知,根据史料记载,许多惠民药局最终经营不善,官本全失而只好关门大吉。

官府对公益性机构的支持力度,不仅能决定该机构的社会成效,甚至可关系到政权存亡。元末统治者对惠民药局漠不关心,如元文宗一朝投入惠民药局的官本不过为“丝钞9050锭,45万两”,而在其他事业上却大肆铺张,以敬佛为例,元英宗仅建寿安山寺,就给“钞10000000贯,并特设财库”,公共资源投入不足,使得许多百姓患病时无钱医治,只好胡乱自救,最终失去宝贵的生命,更有一些百姓把病愈希望寄托在鬼怪神灵上,成天祷告,给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可乘之机。元末农民大起义领袖之一的彭莹玉原本是个僧人,打着“神水治病”的幌子,行走四方,骗取群众信任,最终发动了起义,推翻了蒙元王朝。

公益性机构的设立与普及,必须倚仗于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方能成为有源之水,有土之木,若走一味走商业化道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追大化,不仅能使事业毁亡殆尽,更可能使社会动乱,民族衰亡。(■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