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医疗教学教学文档医事连载

医事[十九]:我们被媒体误导了多远?(2)


来源:      作者:      点击:345次      时间:2007-03-20
1毫克/千克,常人再怎么吃也不可能吃到这么多,因此,致癌的可能性很小。但所有这些背景,一些跟风而上的媒体只字未提。为什么只字不提?因为它起不到煽风点火的作用,从它的新闻价值来说,是王小波所说的“熵减”的过程。只有把“致癌、有毒”继续过分演绎,才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甚至有些媒体还曾报道不要买“红得鲜亮”的食品,以避免吃到苏丹红,或者干脆不买红色食品。这样的建议继续将这场无视科学无视真相的混战,演绎得离真相越来越远。

在“致癌、有毒”的刺激下,人们的强烈情绪反应就会演变成恐慌。以至卫生部最后不得不发布2005年第5号公告,告诉大家:少量摄入苏丹红不会致癌。这份公告所依据的是一份最新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这份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报告里提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Ⅰ、Ⅱ、Ⅲ和Ⅳ列为动物致癌物,但尚未证明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就其毒性程度来说,按照目前在食品中的检出量和可能的摄入量,食品中苏丹红含量增加10万至100万倍才能诱发动物肿瘤,而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

当然,最后还有一句:尽管少量摄入不会致癌,但我国明确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针对我国一些食品中也可能含有苏丹红的情况,卫生部门将加大对食品中苏丹一号的监测。

但这份公告被媒体关注的程度,远远小于苏丹一号事发时的热火朝天。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这份公告,缺少可以引起轰动的元素。但受害的是这些媒体的受众——生活在媒体环境中的我们。在媒体的诱导暗示下,我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在一个又一个致癌新说前,怎么去保持适度警惕、但又不过度恐慌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高科技产品、但有着坎坷命运的特富龙。特富龙是美国杜邦公司对其研发的所有碳氢树脂的总称,它具有独特的自润滑性(不粘),并且相对又比较耐热(180℃-260℃)、耐低温 (-200℃)且化学性又相对稳定,被开发为不粘锅的表层涂料。除不粘锅之外,特富龙还用在衣物、家居、医疗以及一些宇航产品中。目前所知的它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在高温下分解熔化成“可能的致癌物质”——全氟辛酸铵(PFOA)。全氟辛酸铵(PFOA)究竟是否致癌?其实和苏丹一号一样,是动物试验的结果。

但特富龙的故事还有更多的卖点。除了致癌之外,还有两点吸引读者和听众。一是关于钱的数字:美环境保护署将准备对杜邦公司开出有史以来的数亿美元的最高罚款。二是关于时间的数字:杜邦自1981年以来,三次拒绝向该机构提供有关“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伤害的PFOA”的资料。更有善于演绎的作者,将这几点故事元素糅合在一起,直指杜邦公司的诚信危机。
自助功能
评论搜索阅读 活动队员求助
    最 新 4 条 评 论     我 来 说 上 两 句 :【查看所有评论】
关 键 字:
发布时间:
排序方式:
显示条数:
关键字模式:
搜索内容:
 
发 布 求 助 信 息 注 意 :

1.〖无需注册〗便可以在该区发表你的求助信息。

2.所有发布的求助信息会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

3.本队提供的任何信息,均为参考意见,不负法律责任!

  发布求助信息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Rich Text Editor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