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医疗教学 > 教学文档 > 医事连载 >
医事[十六]:聪明病人是沟通高手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0
聪明病人是在沟通中强势、主动的病人,这并不是说,他粗鲁好斗、让人讨厌、质疑医生、不尊重医生。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是积极、主动提问题的病人,想知道每项检查和手续背后的原因。他是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并时时刻刻要求求证下一步是否正确的人。他拒绝被操纵,不因为别的病人都对医生唯唯诺诺就会全盘接受。但他同时又在沟通中表现了对医生的尊敬、坦率和真诚。
<--五年前在美国,我在一个研究抗结核药的多国部队的课题小组里工作时,一个印度同事送我一盘有声读物的CD《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位同事是个科学狂人,准确地说,是个DNA狂人。他的试验台和办公桌上贴满了结核杆菌的基因谱。他胸怀科研上的伟大抱负,那就是在《科学》或者《自然》这样的最高刊物上发表署着自己名字的生物论文。这样的抱负,他不止一次地在喝咖啡时跟我说起。他看不上自己那些纷纷投奔硅谷的做软件的印度同胞,觉得他们被绿花花的美钞和金融泡沫给诱惑了。这样的一个小伙子,在寻找使自己变得更快成功的技巧,自然,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的这本书闯入了他的世界。
那张有声读物光盘一直被塞在我四处迁徙的行李箱中,却从未被放进CD机里。真正体会这本书的某些亮点,却是在五年后的一次公司培训。一位已在公司十几年的上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公司,90%的精力用来进行有效地沟通。”这一“公司真理”,对于我这样擅长埋头与论文与DNA对话的人来说,无疑在一刹那间否定了我大部分的潜能。我只能听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给支的绝招,带我进入崭新天地。
在讲到七个习惯中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原则)时,我想到了上司的90%那句话,似乎开始明白了点公司生存的真谛,但我很快开了小差,想得更多的是——医生和病人的沟通。
一个病人去看心内科门诊,拿着几大本心电图给医生。病人说:“我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有早博,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好几本的心电图,就是治不了根。”
医生问:“查出有其他心脏病吗?”
病人说:“没有。”
医生说:“那不用治,你这是良性早博。”
病人说:“但我很担心。”
医生有些不耐烦地说:“没事,良性早博一般不需要吃药。”
病人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医生觉得病人大惊小怪。医生肚子里一堆关于“良性早博不能滥用药”的知识也只简化为两句话:“你这是良性早博”,“良性早博一般不需要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