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活动游戏 > 社工 >
个案案例及方法应用(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28
案主:听我们班干部说,可能3月份我们班有一次春游活动。我想这个活动我会参加的。
工作者:春游活动?在哪儿,我可不可以参加?
案主:当然可以,地点在哪儿,我也不太清楚,可能现在还没定下来吧!要不,等我回去问下我们班长,下次来中心,我再告诉老师。
工作者:行!好久没出去散散心了,……。
2004年3月5日,工作者终于如愿以偿,与案主全班学生同去春游。在这一天,我和案主有的只是聊天、烧烤、爬山、……回校后,我要求案主写了篇春游心得,他在文中写道:“……我玩得很开心。与老师聊天、烧烤、爬山……很奇怪,平时每天都会冒出来的那些念头少了许多。我没过多关注自己的症状,一天下来平安无事。我仿佛觉得症状在一天中消除了许多,我慢慢找到了自信。”
通过春游活动,工作者对案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获得了许多新的东西。如案主的交往方式、兴趣爱好、遇刺激时的情绪反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单纯靠会谈无法获得的信息。不仅如此,而且使案主初步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获得了更多自信心。此外,访视技术的运用也在本个案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访视”,即在个案社工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社区拜访有关人员。工作者听取案主的自我陈述之后,自觉还有某些信息需要补充但案主无法提供。于是,决心对案主家庭、学校进行访视。征得案主同意之后,工作者通过访视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据案主的母亲讲,案主小时候很活泼。但在他3岁时,有一次喊人,不小心音说别扭了,引起当场的人都笑起来。自此之后,案主变得小心谨慎。
第三阶段:目标与计划制定对案主的资料收集与诊断完成之后,工作者向案主重新陈述了问题,双方在问题达成一致后,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困难,如确定案主主要问题在于强迫观念及缺乏安全感。进一步探讨导致强迫观念的因素,诸如案主的谨慎过敏的性格,曾经受到过的刺激,人际关系失调,不合理的思维模式等。关于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因为案主小时候的安全需要未得以满足,而在成长过程中,过渡不顺利。二是强迫观念的引诱刺激,从总的方面来看,案主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因而在目标制定上,总目标是健全、完善人格,分目标是:(1)消除强迫观念;(2)增强安全感。认识到案主缺乏安全感主要由强迫观念引诱刺激所致,二者存在内在联系,因而建议从解决强迫观念入手,把消除强迫观念作为首要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又需要制定更小的目标,如改善人际关系,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目标制定之后,工作者又协同案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四阶段:服务提供与治疗实际上,从关系建立阶段开始,服务提供也随之开始,如认真倾听案主倾诉,鼓励、诱导案主暴露问题,帮助案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本个案中,工作者采用了综合辅导方法,一是通过精神分析,使案主充分认识到强迫观念背后的内心冲突,为症状提供必要的解释,通过认知领悟疗法,纠正了案主的非理性认识,通过行为疗法,如橡皮圈法,帮助案主克服强迫观念的困扰,通过森田疗法,帮助案主培养顺应自然,坦然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具体情况详见下表:症 状 分析及解释 建 议 运用的理论及治疗手段 备 注 反复闪现对别人不敬的念头、想法 这是潜意识对曾经遭遇过的不公正待遇的反抗及不满的声音 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要坚决讨回说法,以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精神分析理论 本解释依据案主提供的有关“儿童时代被欺负”的材料 反复闪现,无法控制 一方面是自主强化,另一方面内心冲突未得以化解 虽然内心冲突不能在短时间化解,但是可以减少对意识的关注 操作学习理论,强化疗法, 愈关注、愈强化 愈强化、愈关注、恶性循环 一旦闪现某个不好的念头,恐惧不已,焦虑紧张 对安全的过敏念头、想法成为威胁安全的一种刺激 1、放松训练 2、思维阻断 3、药物辅疗 放松疗法,思维阻断疗法 觉得随时都会遭到外界莫名攻击,报复,惶惶不可终日 对安全的过敏产生关系妄想 1、放松训练 2、森田疗法 森田理论 安全感缺乏源于案主小时遭遇的惊吓,后天的偶然事件诱导使之再度成为问题 担心别人听到,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过敏反应 1、 故事“口袋里的大灰狼” 2、 关于“儿童心理”与“chengren心理”纠正不3、 现实的思维模式以及儿童心理 认知领悟疗法 对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的运用
在整个服务提供过程中,最具特色的有两点:其一是为案主提供临时住所及有关神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二是对案主进行跟踪辅导,在讨论案主人际关系过程中,得知案主对其寝室同学E很有意见,甚至有强烈的厌恶感,在问其原因时,案主告诉工作者:“他常常大吵大叫,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让人看着便不舒服。”最初工作者试图帮助案主改变认识,如告诉案主:“喜欢大吵大叫、对别人评头论足,那的确是同学E 的缺点,但你可以试着去接纳他,告诉自己那只是人家的性格而已,他一向都如此,与己无关,如果他能够改变一下,也许我们大家会更喜欢他的,要是他不愿意改变,我也帮不了他。”案主表示同意,答应回去试试效果,没过多久,他又来找工作者:“我也试着那样去认识,虽然比以前厌恶感要弱些,但一见到他(同学E),我还是不舒服,我很希望换个寝室,可是现在又找不到合?奈恢谩??惫ぷ髡呃斫馑?淖纯觯?蠢此?难岫窀幸严嗟鼻苛遥?绻?ゴ靠坷碇巧系娜鲜叮?庵智楦胁⒉蝗菀紫?В?绻??绦?艿酱碳ぃ?换峒忧空庵指盒郧楦校?虼耍?ぷ髡呔龆ù踊肪车母纳迫胧郑???峁┝偈弊∷?A硗猓??烁?行У陌镏?钢鳎?ぷ髡呋刮?钢魈峁┝擞泄厣?锪品ǚ矫娴氖榧??悸堑桨钢髑樾鞯姆锤葱裕?ぷ髡叽蚱屏讼薅?恐芤淮位崽傅墓娑ǎ?诒匾?氖焙蛲ü?缁爸鞫?匦陌钢鞯那榭觯?员慵笆碧峁┍匾?木?裰С帧?nbsp;
第五阶段:结案与评估
通过长达三个月的个案辅导,案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症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上一篇:对集体治疗的研究和探索 下一篇:团体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