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医疗教学教学文档医事连载

医事[二十]:没心没肺的媒体狂欢(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0
200-400mg。这项有问题的试验,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为了探索在新的治疗领域——癌症预防——的应用而设计的。试验是怎么设计的呢?这些有潜在演变为癌症风险的病人分为三组:一组服安慰剂,一组每天服400mg的西乐葆,一组每天服800mg的西乐葆。结果平均服33个月最长达5年,发现服800mg的发生心梗、中风、猝死的几率比安慰剂组明显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在这个试验的报道上,其实有几个关键点:什么病人服?怎么服?结果有没有统计学差异(只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我们才能说结果是真的增高或者减少)?但是这几个关键点,几乎很少有媒体涉及。

不仅如此,同期公布的另外两项没有问题的试验,也很少有媒体问津。不知道是为了突出中心、强化效果而有意隐藏,还是试验信息太多超过了作者的处理能力和理解力。这两项试验是这样的:其中有一项也是用在癌症预防,也是连续服、长期服,用的是400mg,结果没有发现服药组比安慰剂组心血管事件增高。而另一项是用于早老性痴呆预防的,也是连续服、长期服,用的是400mg,结果也没有发现服药组比安慰剂组心血管事件增高,相反,另一种老的止痛药服用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但是,这两项试验是不受欢迎的“故事元素”,是淡化“造毒”传奇的“熵减”成分,如果把它们和符合“造毒”需要的那项试验放在一起,就会互相矛盾,难以下定论。而媒体需要的,是骇人的结论。甚至自己制造骇人的结论,比如一家报纸甚至不明真相地标上了醒目的大标题:美国已禁止的毒药,中国继续销售。所以,没有人在大众媒体上,把详尽的信息提供给我们。而我们这些读者和观众,被印刷机和电视机控制了思想。

当媒体把聚焦灯都集中投射在这些新型药的身上时,那么以前那些老的止痛药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风险,只不过它们没有做类似的试验,从而也就没有发现呢?这是在事件背后,我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后来不断有其他试验结果问世,在全面分析了所有的数据之后,美国药监局发出了公正的声明,提示那些老的止痛药可能也有心血管风险。但在这样的故事里,媒体没有能发现抓人的戏剧性卖点,于是也失去了曝光的必要。

我们带着心中搅起的波浪,和恐慌不安的情绪,拿着报纸去找医生。当医生试图给我们解释,其实可能这一大类可能都有类似的风险,只不过有的媒体曝了光有的没有。有时,病人会反问医生:你这么说,是不是因为你拿了药厂的好处?医生不再跟病人费口舌,于是挑一个不在风头浪尖上的老药打发病人的提问,谁知道这药可能有着更大的问题。只不过,它的问题没有影响到股市,没有被曝光,没有能说成一个抓人的故事,所以记者也懒得碰它。但这样的药,带着潜在的危险,未知的危险,被我们安然接受。

一位国际著名的心血管学家终于坐不住了,对这样的舆论氛围提出了抨击:如果说那些没有被曝光的药就没有问题,如果说一个药问世后,不做试验所以就没有问题,这样的推论就会让所有的药厂明哲保身,结果将是可怕的,将会断送了医学的前途。结果就是一门需要证据来不断证明、不断认识的科学——医学,将会没有人主动做试验,也将没有证据存在。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有问题的用于癌症预防的试验。在发现800mg组心血管事件增高的同时,它预防癌症的疗效怎么样呢?初步结果是减少了35%的息肉复发。如果把这个结果完整地呈现给一位肿瘤学家,他会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是权衡它的风险和受益,只要对病人,受益大于风险,就可以用。比如癌症的化疗药副作用那么多,那么强,但是对于一个肿瘤病人来说,在生存期比较有限时,还是要用。为什么?因为给病人的受益大于风险。

一位内科教授评价说,如果给所有的药都连续给病人服33个月,而且是大剂量,也肯定也会有事件发生,即使是维生素大量服还会有副作用。《活着》里故事的最后,吃馒头还会撑死。关键是看,处于什么治疗的需要,给病人这么用,如果有不良反应,相比于治疗效果,哪个分量更重。医生用药的学问就在这里。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