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义工技能 > 服务技术 > 癌症 >
辅助或另类疗法(3)
来源:香港癌症基金 作者:www.cancer-fund.org 点击:604次 时间:2008-05-29
松。放松脸部和两颚的肌肉。牙齿不要咬得太紧,舌头避免碰到上颚。让头和肩膀舒摊在睡床或地毯上。放松上下臂、手和手指。放松胸肌和腹肌。畅顺、稳定、有节奏、轻松地呼吸。吸气时须感到腹部胀起,呼气时让腹部平复下来。
小歇
放松脚、腿和大腿肌肉,全身舒摊在睡床或地毯上,全神贯注地呼吸。 小歇
此时若心生杂念、担心忧虑,不必勉强控制自己。由得杂念自来自去,过后重新凝神呼吸。结束前深呼吸数下。让手指和脚趾恢复知觉。逐渐张开眼睛,慢慢地坐
起来。
想象疗法(精神意象)
想象疗法(visualisation)又称为直观法、想象法。先使您进入松弛或冥想状态,然后发挥幻想,例如想象自己躺在花丛中。用意是借着幻想进入某种宁静的境界,使患者得到松弛。但是,单靠幻想就能改善身体状况吗?有人做过试验,请一些人想象餐厅的大厨在自己面前弄铁板烧,发现大多数人想到这个情景,都感到唾液分泌增加。
有人用创意想象疗法(creativevisualisation)治癌,声称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遏止癌细胞的生长。想象疗法当年获美国癌症医生卡尔‧西门顿(Carl Simonton)和专长心理治疗的妻子史蒂芬尼(Stephanie)推广,风行一时。他们起初鼓励患者幻想自己体内的白细胞正在吞噬癌细胞。
两人其后修改了这个方法,现在认为只要能使患者感到舒适、体力有所改善,都可能有助于舒缓癌症的症状和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不少人表示,自我感觉体力改善后,的确觉得身体舒服一些,因此把想象疗法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松弛法。有一项研究发现,乳癌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时,兼用柔和的精神意象法(mentalimagery)对改善情绪大有帮助。
催眠有时候也有舒缓癌症症状的功效,常用于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催眠师先引导患者进入深层的松弛状态。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仍然知道自己所处身的环境。催眠师然后按治疗的需要,要求受催眠者做某些事,希望藉此改善患者的身心,例如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较能应付自己的症状。
艺术疗法
自1940年代起,便有人用艺术疗法(arttherapy)来帮助情绪上有问题的人。艺术疗法师(或称教师)鼓励接受治疗者,利用油彩、粉笔、炭笔、黏土等人人会用的媒体,以油画、素描和身体造型(modelling)等形式表达内心的恐惧和愤怒。借着人人与生俱来的创作力,有时候能够察觉到内心有哪些感受受到压抑,得以宣泄出来。然后视乎情况,再接受心理辅导或者同其它患者讨论分享。
接受治疗的人无须受过艺术训练,甚至不必会绘画。治疗师会鼓励您即兴涂鸦,想到甚么就画甚么。有些治疗师会指定题材,例如要您画自己的癌病、表达和家人或者主诊医生的关系。艺术疗法可以帮助您深入了解自己,也很有趣味,以创意的方式处理人生中不幸的遭遇。
互助团体交流
癌症患者和家人出于同病相怜,往往自行组合,彼此帮助。这种互助团体交流虽然不能代替看医生和接受专业辅导,但使患者和家人得以接触有类似经验者。彼此可以分享医护知识、了解有关的资源、交流内心的抑郁和压抑。除了患者和家人自发的,也有些互助组合是医院和医护专业人员主持的。活动方式包括教导患者如何应付症状、如何松弛和利用想象疗法等以改善身心状况,以至交流各种实用技巧,彼此支持勉励。
有些患者担心参加这种自由组合,对自己的情况没有帮助。这方面应该可以放心。不妨向医院、癌症志愿团体查询,甚至作为旁观者出席一两次这类聚会,切身体验,再作决定。到时觉得的确不适合或者没有帮助,再说到此为止不迟。
灵疗
基督教自古即有神职人员用手按住求诊者患处,以「灵性」为信众治病。有的甚至「隔山打牛」,在非接触下进行治疗。但也有不少这类灵疗(healing)者本身并非宗教派别的人员。中国即有「特异功能」之说。但不论古今中外,这类治病者都相信自己的身体是能量「超导体」,从某种外来能源吸收治病所需的能量后,再传送给患者。
灵疗近年甚为盛行。一些患者和家人亟于寻求有效的疗法,对灵疗寄予厚望。但世上奇迹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有人声称有治癌的「特异功能」, 切勿轻信。
灵疗已超出科学的范围,也没有可靠的方法已验证。患者如果表示想尝试,主诊的西医只能视为个人的选择,由患者自行决定。
静坐冥想
不少人一听到冥想(meditation)或者打坐,就会想到宗教活动。冥想不错源于亚洲的宗教,但早已获得全球各大宗教广泛采用,作为修行的一种功法。今天不少无宗教信仰的青年人也用打坐冥想来寻求心灵升华。
冥想可说是一种精神和心智的锻炼,令癌症患者心境平和,消除恐惧、痛苦、焦虑和抑郁,以免因为心情而加剧病情。并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以免觉得‘失去控制’,处处倚赖医护人员。
经常冥想的人感到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少研究发现,经常冥想可以减慢心跳速度、降低血压和减少导致‘压力’的化合物,甚至可改变脑波的活动。
冥想功法
每天腾出10-20分钟,清晨或晚上入睡前均可。在家里一个不受干扰的角落。每天在不同的地点冥想并无不可,但选在固定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习惯。
要有一把坐得舒服的椅子。冥想最好是坐着。躺在床上也未尝不可,但只怕容易入睡。冥想并非睡觉,必须保持清醒和警觉。但对失眠者来说,冥想后比较容易入睡。
椅子的椅背必须挺直。坐着时不要低头垂肩,更不要摊在椅子上。如果椅背太硬,可以用垫子垫着背部。头、颈和脊椎保持挺直。如果椅子太高,脚跟悬空,脚下可以用垫子。如果喜欢坐在地上冥想,尽量找一个坐得舒服的地方,在臀部放一个小垫子。
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膝盖上。全神贯注于呼吸,逐渐加重一呼一吸。把注意力转移到前额。逐一放松前额、眼部和脸部的肌肉。张开嘴后再合拢,以确保并非紧闭,舌头位于原位。逐一放松肩膀,手部和手指,胸肌和腹肌,大腿、膝盖、胫和脚。
再度全神贯注于呼吸,务求呼吸畅顺稳定。
小歇
吸气时,嘴唇不动,但暗中默念英文‘so’字。呼气时,口形不动,但暗中默念英文‘hum’字。如此这般,持续畅顺、稳定地吸入呼出,默念‘so’和‘hum’。期间若心生杂念、担心忧虑,不必勉强控制自己。让杂念自来自去,过后重新凝神呼吸、默念‘so’和‘hum’。如是呼吸和默念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