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GZ医疗队 > 疾病诊疗 > 内外妇儿 > 儿科 >
呕吐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概述】
呕吐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各系统和所有年龄组。需要认真鉴别。
因为呕吐仅是一种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伴发症状不同、表现形式近似,所以需要认真地采集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必要又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最后经过客观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初步诊断。
一.病史采集
由于不同年龄的残病谱不尽相同,故采集病史的重点应有差异。一般说来小儿各年龄组成的呕吐均以内科原因占多数,如在新生儿期,上海新华医院统计的266例呕吐中233例(87.9%)属内科性原因,其余33例(12.1%)为外科疾病引起。内科疾病所致者以感染性原因最为常见,外科疾病所致者则以腹腔器官感染和消化道梗阻为主。由于呕吐是消化系统的一个症状,故采集病史首先应围绕喂养方法、进食内容、时间和习惯等方面进行。对新生儿除注意呕吐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外,还应了解母亲的妊娠和生产史及用药史。近年来在城市中小儿的饮食习惯有不少改变,其中有许多共性,也有不合理和不科学之处,要仔细了解。体重的变化常能客观地反映呕吐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小儿的影响,需着重询问。也要认真听取家长和年长儿自身的叙述。
二.几种症状的分析
始终应结合年龄因素和疾病谱考虑 。尽早争取分辨其呕吐为功能性或器质性及内科性或外科性,以便确定诊疗原则。
1.呕吐 注意其发生、表现和变化
(1)时间和次数 呕吐开始出现的时间和每天呕吐的次数因疾病可有明显差别。如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内开始吐咖啡色粘液和3岁幼儿反复呕吐咖啡色物2年余显然源于不同原因。前者可能误咽母血所致,后者则食管裂孔疝机会较多。
表5-1 各年龄组常见的呕吐原因
病名 新生儿 婴幼儿 儿童 (一)内科性 1.吞咽综合征 √ 2.喂养问题 √ √ 3.小肠结肠炎或胃肠炎 √ √ √ 4.败血症 √ √ √ 5.消化性溃疡 √ 6.过敏性肠炎 √ 7.肾疾(肾盂肾炎、肾积水、泌尿系结石) √ √ 8.胃轻瘫、假性肠梗阻 √ 9.代谢性疾病 √ √ √ 10.消化道出血 √ √ √ 11.药物(吸药、洋地黄、红霉素、化疗) √ √ √ 12.神经性(颅内出血、脑膜炎、脑外伤) √ √ √ (二)外科性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梗阻(闭锁、狭窄) √ √ 2.肠无神经节症 √ √ √ 3.胃食管反流 √ √ √ 4.食管裂孔疝 √ √ 5.肠管炎症(阑尾炎、腹膜炎) √ √ 6.胆管炎和胰腺炎 √ √ 7.外伤(腹部、颅脑、烧伤) √ √ 8.缺血性肠炎 √ √ √ 9.肠套叠 √ 10.嵌顿斜疝 √ 11.美克尔憩室并发症 √ 12.肠重复畸形 √ √ 13.腹部肿物 √ √ 14.放疗、化疗 √ √ 15.耳疾(中耳炎、迷路炎、前庭炎) 16.虐待 √
(2)方式 可呈溢出样,如奶汁从新生儿口角少量流出;或自口内反流涌出;或从口腔大量吐出;或自口腔和鼻孔同时喷出。在新生儿期前者可能是生理性的,后者则多见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3)内容和性质 对诊断消化道梗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①清亮或泡沫状粘液、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 表示唾液下行受阻、梗阻在贲门以上。见于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各年龄组的食物炎所致的食管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等。
②粘液、乳凝块、胃内容物 表示幽门部有梗阻。见于新生儿幽门肥厚性狭窄、幽门瓣膜及年长儿胃溃疡后幽门瘢痕性狭窄时。偶见幼儿误咽化学性腐蚀液体后。当含有少量血液或咖啡时可见于各年龄小儿的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进食过量可吐酸味不消化食物。
③黄或绿色清亮粘液,有时混有少量奶块或食物 常表示梗阻位于十二指明肠。见于各年龄组严重的功能性呕吐时;在新生儿则多见于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和肠旋转不良。
(4)黄绿色液混有少量食糜 说明空肠近端正党风附近肠管不畅通。见于高位空肠闭锁或粘连性肠梗阻、肠麻痹时。
(5)浅褐绿粪汁样,味嗅 表示梗阻部位在空肠中下段或其远端。在新生儿期多考虑为空回肠或结肠闭锁,肠无神经节症或直肠肛门畸形。在其他年龄组则表示有各种原因所致的低位消化道梗阻。
(6)血性 根据出血量、速度和部位,吐物中的含血量和颜色不同。少量血液和胃酸作用后呈棕色,可见于新生儿咽下含母血的羊水或吸吮皲裂的乳头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胃穿孔早期、幽门肥厚性狭窄晚期;各年龄组食管裂孔疝、各种原因致反复严重呕吐时及危重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血量偏少,色褐或暗红。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是白血病的某阶段时消化道可能出血致吐血。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烧伤或窒息后胃粘膜溃疡出血、口服水杨酸或茶碱等药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均可致吐血。空肠大量出血时也可吐出鲜血。在小儿少见的咳血不易和吐血鉴别,需依靠其他症状和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呕吐的内容和性状可随病程而变化。如新生儿低位小肠闭锁早期可吐无色粘液,1~2天后才转为胆汁性。全身感染、严重败血症治疗后病情好转、肠麻痹减轻后呕吐或胃肠减压的内容物可由黄绿污浊粪汁样转为清亮粘液。所以,应结合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动态观察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呕吐的临床意义。
2.腹胀 常和呕吐症状伴发。需要区别腹胀是腹部肿物、腹腔或肠腔大量积液或积气所致、腹胀为局限性或呈全腹性表现、腹胀是否伴有肠型、胃型或蠕动波、腹胀的程度属于轻、中或重度等。
3.腹痛 也是呕吐经常伴有的症状。需仔细了解腹痛开始的时间上的关系、腹痛的性质(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阵发加重性)和腹痛的部位等。伴有腹痛的呕吐时应警惕外科急腹症的可能性。特别要注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婴在消化道畸形完全性肠梗阻时往往缺乏腹痛的表情,甚至在穿孔性腹膜炎时只是精神萎靡,而无腹肌紧张。
4.粪便异常 可表现为性状、量、时间和次数及排出部位等各种异常。短期数次呕吐,同时大便次数和量减少、干燥,病儿无其他明显不适,则消化功能紊乱可能性大;如伴有稀便、发热,表示有胃肠炎。呕吐伴腹痛和停止排大便,应首先考虑排队外科急腹症。在新生儿尤其有特殊意义。通常90%以上的足月新生儿应于生后24小时内、98%左右应在生后48小时内开始排胎粪、2~3天内排尽,总量约60~90%。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因大量呕吐致便秘,甚至以便秘为主诉就诊。回、结肠闭锁的新生儿远端结肠细小,无胎粪,有时只排出少量灰绿色粘液。新生儿肠无神经节症时常于出生后即无自动排胎粪史,但在肛门指诊、用开塞露或洗肠后始有大量气体伴胎粪呈爆破样排出,伴明显黄绿色胆汁性呕吐。而肠无神经节症在其他年龄组则常常仅表现便秘和腹胀,却没有呕吐。先天性肛门狭窄时胎粪量明显减少。直肠肛门闭锁时则无胎粪排出(无瘘时)或胎粪的排出口位置异常(在会阴、前庭、yindao、yinnang、尿道或膀胱)。此外,当肠扭转、肠绞窄、肠套叠、肠重叠畸形、美克尔憩室及其他原因致消化道出血时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血便(柏油样、暗红色、鲜红等颜色和不等容量),或仅潜血试验阳性。当粪便呈绿色、有粘液和奶瓣、稀水样、脓性、粘液血性时常属内科性原因。
5.其他症状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呕吐突然是极其常见的症状,却经常不是惟一的症状。伴随呕吐的除上述腹胀、腹痛和粪便异常外,还可有其他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不振、食欲亢进、打呃、嗳气、反酸、烧心等。某个或/和某些呼吸、心血管、泌尿、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的症状可能与呕吐同时存在。发热更是常见。这些症状都应一一引起重视和慎重的思考,以便在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时选择重点。
三.体格检查
细致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四个方面)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要基础,和症状有关的项目更应成为重点。精神、面色和神志以外体重、身高是反映营养和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头围和前囟在小婴儿和慢性呕吐病儿也很重要。仔细的腹部检查应包括鼠蹊部。体温、脉搏和呼吸频率的测定必不可少。血压测量可酌情选用。
体格检查时首先用言语和行动争取病儿和家长的合作与信任。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应轻柔、迅速,重点明确并顺序合理。婴儿可用吸吮母乳或无孔奶头的方式。幼儿在说服和劝哄无效时应即时改用口服镇静剂(10%水合氯醛0.5ml/kg)。儿童则常常能合作。不适的检查理应放在后面进行,如咽部检查。触诊腹部时痛点放在最后。肛门指诊在小儿呕吐和众多的腹部疾病时常有必要。它可以提供大便性状、直肠是否干瘪无气、盆腔有无肿物及直肠温度等重要信息。同时还可以发现有无肛门及其位置、形态和大小是否正常。这些对新生儿及小婴儿呕吐,疑为低位肠梗阻时更有特别重要意义。肛门指诊的不适感使病儿感到疼痛难忍,宜置于末项进行。
四.实验室检查
应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检后的初步印象有选择地进行。首选血、尿和粪便常规检查。其他的则围绕炎症、外伤、肿瘤、畸形或内分泌代谢紊乱方面和各系统疾病的各有关实验室项目中筛选。
五.影像学检查
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出现,使诊断的准确性日见提高。其中影像学检查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提高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成为确诊的唯一手段。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
1.X线检查 最常用,包括不同部位和体位的透视和平片和各种方式的造影(口服、经皮静脉或胆道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肠管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经内镜胰胆管造影等)。
2.B型超声诊断仪(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彩超)检查的无创性尤其适于小儿,已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性超声技术也已引入儿科领域。
3.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近年来已在大中城市儿科逐渐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4.其他 如放射性核素检查、内窥镜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某些基因诊断等需情在有必要,有条件时选用。
呕吐的病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器质性和功能性及内科性和外科性等。通常临床所称的呕吐实际上包括了反胃(反流、regurgitation)和呕吐(vomiting)两部分内容,原因众多。为便于叙述分别讨论于下:
(一)反胃
是指非强制性的消化道分泌液或胃内容物自胃或食管流出口外的现象。通常不伴有噁心或强制性的腹肌收缩。反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由病理性原因引起。
1.生理性 初生数周的婴儿进级后0.5~1h左右可见口腔有奶汁(含或不含乳块),即通常所称“溢奶”。婴儿的食欲、睡眠、精神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常无明显诱因可寻,多于7~8个月内自然停止无需处理。
2.病理性:1)喂养问题 是指由于喂养技术不当所引起的“呕吐”。如母乳喂养时姿势不正确(如乳头、乳晕与婴儿嘴衔接不好、鼻贴近乳房、卧姿不正确等)、射乳过快、奶速过大致婴儿吮吸及吞咽过快、奶量过多、奶头内陷,吸吮困难人工喂养时奶温偏低、奶头孔直径过小或奶中热卡不足又喂次偏少,婴儿常有非营养性吸吮而致胃内有多量气味,奶后又未立位排出气体,奶后又未立位排出胃内气体,或奶后给婴儿做各种护理(更换尿布、洗澡、喂药等)。在婴儿不能咀嚼给固体食物、强迫婴儿尤其是早产婴进食、哭闹前后进食等均可引起。
2)先天性食管梗阻 多靠X线检查诊断
(1)管腔内和管壁性 由由食管本身结构异常所致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梗阻。
①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闭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畸形。临床上不太少见,约4000次活产中1例。食管闭锁可合并或不合并食管气管瘘,但常易并发脊椎、肛门、心脏、肾脏和肢体畸形。一般分为五型,即Ⅰ型(食管近远端均为盲端、无食管气管瘘)、Ⅱ型(食管近端有瘘管与气管相连,远端为盲端,下下胃通)、Ⅲ型(食管近端呈盲端,远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Ⅳ型(食管闭锁、但上下段各以瘘管和气管相连)和Ⅴ型(食管通畅,但某处有由下向前上方走行的瘘管与气管交通)或N型。其中以Ⅲ型最常见,占90%以上,其次为Ⅰ型,仅占5%~7%。
先天性食管闭锁病儿有明显的吞咽困难。生后早期即口吐泡沫、奶汗反流,自口腔或/鼻孔喷出。因奶汗未接触胃酸,故吐物不含乳凝块,也不含胆汗。新生我和常因误吸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吸“痰”后明显好转。如此反复发作,早期继发肺炎而危及生命。诊断主要靠食物内插入10号橡皮或硅胶管后摄胸腹立位X线平片。
②先天性食管狭窄:少见。病因不明,有各种学说。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三型:即食管壁某段肥厚、膜蹼或隔膜及壁内气管支气管软骨残留。隔膜型者临床表现可酷似食管闭锁。食管镜可以同时诊治。食管狭窄病儿往往在生后数月添加辅食时出现进食时呕吐、咽下困难、误吸、反复呼吸道感染、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等症状。X线食管造影和内镜检查可以诊断。但多见于食管1/3段或下端的食管软骨残留常在手术时或病理诊断。本病可能伴发于先天性食管闭锁。
③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在先天性消化道重复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回肠。临床并不少见。可表现为囊肿、管状或憩室样。多见于食管下端右后纵隔处。有的与脊髓腔相通而伴发椎体畸形或髓腔内肿物。有统计在65例中8例(12.3%)合并腹腔内重复畸形。有时无任何症状,仅在偶尔X线检查胸部时发现肿物。有的以咳嗽、喘鸣、肺炎、咯血和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诉。约15%病儿表现吞咽困难、心、呕吐、上腹疼痛和便血。依靠X线正侧位胸腹平片、食管造影、B超或彩超、CT、核素及磁共振检查可手术前诊断。疑有椎管内肿物时还需椎管造影。注意和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和血管瘤等鉴别。
④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痉挛、特发性食管扩张症):病因不明。有统计167例儿科病例中 5.3%为新生儿。由食管壁的胆碱能神经功能失常,致食管下端肌肉收缩、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上升、食物滞留于食物内,逐渐扩张,粘膜发生炎性改变和溃疡形成。吞咽困难程度不等,进行性加重,有时受精神因素影响。内容为不含乳凝块的奶汁或未消化的食物自食管向口腔反流或吐出,有时含咖啡色粘液。长久以后,出现消瘦、贫血和营养不良。儿童可诉由消化性食管炎引起的烧心或胸痛。X线照片加钡餐造影可以诊断。食管镜检和测压法应用渐广。
⑤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ex,GER)是指胃、部分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现象。在小儿除部分属生理性在生后8~10个月左右消失外,其他病理性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病是近年国内外小儿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主要是食管下段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压(lower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