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内外妇儿儿科

新生儿呼吸困难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10-01-23

案例:

患儿王某某之子,男,生后1h。因出生后呼吸急促1h伴青紫入院于2003年4月12日5:30AM入院。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母孕41+3天,因发现宫内胎心减慢,急诊行剖宫产娩出。羊水Ⅲ0浑浊,胎盘局部钙化。患儿娩出时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心率慢,刺激哭声低,肌张力较低,即刻 Apgar评5分,予气管插管,自呼吸道吸出含胎粪样液4ml左右,并予人工辅助通气、碳酸氢钠等处理,呼吸、心率渐增快,躯干皮肤转红,但四肢末梢和口周仍青紫,5min Apgar评8分。出生后患儿未予喂养,未解大、小便。因呼吸急促渐加重、口周和四肢末梢青紫不缓解而转入我院。

体检:T:36.70C,P:148次/min,R:62次/min,W:3.4kg,H:50. 1cm。新生儿外貌。神清,较烦躁。刺激哭声低。全身皮肤呈胎粪污染样,无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及五官无畸形;前囟1.5╳1.5cm,平软;双外耳道无渗出,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翼煽动明显,口周及唇黏膜紫绀明显。颈软,呼吸急促,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心率14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稍胀,腹壁软,肝右肋下1cm,质软,缘锐;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肛门外阴无畸型。四肢肌张力稍增高,腱反射对称引出,觅食、吸吮、握持可引出。

 

概念:

呼吸困难(respiratory distre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频率、强弱、节律、深浅度、呼吸型、吸气相与呼气相等比例的发生改变,伴有代偿性辅助肌参加呼吸运动。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可见呼吸急促或费力、青紫、呻吟、喘鸣、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窝的吸气性凹陷)和鼻翼煽动等。

主要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 健康新生儿呼吸频率变化较大。安静时为40次/min,哭闹时可达80次/min,观察呼吸频率需连续观察数分钟后才可判定。如持续超过60次/min,称呼吸增快(tachypnea);既可为原发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也可见于其他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低血容量、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通常是呼吸困难的早期症状。然后出现三凹征和鼻煽,表明病情进展,随着皮肤颜色变暗,呼吸增快达100—120次/min,并可出现呼气性呻吟,表示病情又进一步恶化,已有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呼吸频率持续低于20次/min,称为呼吸减慢(bradypena),甚至伴有周期性呼吸甚至呼吸暂停,表示新生儿对神经或化学刺激无反应能力,是严重呼吸衰竭的一个症状,提示病情凶险。

    呼吸形式 健康新生儿呼吸时不费力,呼吸困难时可见胸骨上窝、肋间和剑突下凹陷,腹部向前突起,早产儿还可见呼吸不规则、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呼吸形式的改变,皮肤颜色和血流灌注情况,可判断新生儿生理或病理状态。

根据呼吸形式的改变,新生儿呼吸困难通常也可分为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三种。

 

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生理的特点导致新生儿易于发生呼吸困难:

解剖学的特点—

1、气体交换面积比较小(为chengren的1/20,体表面积为chengren的1/9,代谢为chengren的3倍)易发生缺氧。

2、气管狭小(特别是12~级以下的支气管)易于阻塞

3、气管及气管支持组织较弱,易于萎陷

4、胸廓柔弱,弹力组织差,易发生三凹症

5、肺泡间连络的Kohn孔少,使肺含气量少

6、支气管动静脉残存,易发生肺内分流

生理学特点—

1、呼吸调节机制未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

    2、肺动脉血管管阻力高 易发生PPHN

    3、胎儿血红蛋白高易发生组织缺氧

    4、腹式呼吸占优势易受腹胀影响

    5、强制性鼻呼吸,鼻孔小、粘膜易于水肿致阻塞

6、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少,易发生HMD及ARDS

 

病理生理

 

呼吸困难与否取决于呼吸指数。当呼吸指数即呼吸储量(breathing reserve)< 0.7即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指数=%呼吸储量=(MVV+RMV)/MVV×100

   MVV=最大通气量升/分,RMV=每分钟通气量升/分,

累及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呼吸困难,其特点为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可表现为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混合性酸中毒,酸碱平衡紊乱等。新生儿代谢旺盛,耗氧量多,而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葡萄糖和氧全靠脑循环的血液供应,一但呼吸困难缺氧可发生以下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能量生成不足和代谢性酸中毒

    当动脉血氧分压降至4.00—4.67KPa(30~35mmH8)时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就转为无氧代谢,则能量几乎完全靠糖酵解来生成,产生ATP和磷酸肌酸减少,细胞能量来源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机能的变化。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及丙糖激酶是糖酵解的三个主要限速酶,缺氧时ATP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以致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此外,ATP不足也激活丙酮酸激醇.结果导致糖酵解过程增强,生成大量丙酮酸,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分解,乳酸蓄积,形成代谢性酸中毒。

 (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紊乱

呼吸困难缺氧时,ATP产生不足.离子经细胞膜的主动交换运输功能――Na+-K+泵失灵,而被动性弥散作用占优势,结果钾、磷酸根(HPO,—)、镁离子自细胞内渗出.钠、钙和氢高于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氧代谢受到损害,加重了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离子增加,由于细胞内渗透压增高,水份渗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水肿:心、脑、肺、肾缺血缺氧性功能衰竭乃致死亡。

(三)溶酶体酶释放

缺氧、酸中毒、溶酶体稳定性降低致溶酶体膜破坏,溶酶体酶释放,释放强力的酸性水解酶,直接破环细胞本身的组织成份,引起细胞内消化,自溶而坏死。其次溶酶体破裂还释出多量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入血,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破坏凝血与纤溶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四)缺氧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缺氧初始时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等血流灌注。若缺氧持续,则使机体各系统受到损害。

上一篇:新生儿硬肿症 下一篇:乳汁吸人性肺炎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