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医疗教学教学文档网络资源

ICU护理常规(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12-09

1.预防人工气道导管的意外脱出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松紧适宜,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和固定带。
(2)保持病人的脸部清洁,以防汗水、分泌物或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
(3)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以防导管脱出或过深进入一侧肺内。
(4)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适当应用约束带约束病人双手,以防病人自行拔管,同时应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
(5)通气机管道的固定应留出病人活动的范围,防止病人翻身时将通气机管道牵拉而脱出。
2.人工气道的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所有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
(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
(2)机械通气时将通气机的温湿化器打开,使吸入气温度保持在32~36℃,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
(3)为病人做雾化吸入: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塞米松、沐舒坦、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以利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
(4)持续或间断气管内滴药:滴入液可以是生理盐水(单纯气道湿化用)、加适量抗生素的生理盐水(为协助控制肺部感染用)或5%碳酸氢钠(预防和控制肺部真菌感染用)。可间断滴入,或连接输液器持续缓慢注入。
(5)气道冲洗:应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每次吸痰前抽取2~5ml注入气道,注入后给予吸痰和拍背,使冲洗液和粘痰混合震动后利于吸出。
3.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2)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吸痰前后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②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应吸入100%氧气1-2分钟,以提供一定的氧储备,不至于造成缺氧,吸痰后逐渐降低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③吸痰前应将吸痰管尾端反折,待吸痰管完全放入插管远端后再建立负压旋转吸痰管吸痰,一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④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⑤气道内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但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不可再次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应注意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同上)。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的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扣击、刺激咳嗽等物理, 治疗方法。
(5)机械通气病人,温湿化器及呼吸管路按时更换、消毒。
4.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1)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2)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向病人解释,并将呼叫铃放置于病人手中。
(3)经常关心询问病人,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感。
(4)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5.应尽量采用高容低压套囊,避免过度充气,有条件者可测定囊内压,将囊内压控制在2.45kPa(18mmHg)以下为宜。另外气囊应每4小时放松一次,每次5-10分钟。若不使用通气机时气囊不必充气,但进食时要充气,以防误吸返流。
6.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
(1)拔管前应向病人解释,消除其心理负担,取得配合。
(2)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注地塞米松5mg。
(3)充分吸尽病人气道及口鼻腔的分泌物。
(4)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氧储备,并备好急救设备及插管用物,做好再插管的准备。
(5)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气囊内气体,并迅速拔出气管插管。
(6)给氧,嘱病人深呼吸、咳嗽、有痰要及时咳出,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7)观察病人氧饱和度及有无声嘶、喘鸣、呼吸困难等。
7.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
(1)拔管前,先更换小号金属导管,其内套管12小时清洗、消毒1次。
(2)2-3日后无不良反应则试行堵管。
(3)1-2日后无不良反应则可拔除导管。①拔管前先清洁局部皮肤,充分吸尽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②拔管后吸尽窦道内分泌物,以无菌纱布覆盖、蝶形胶布牵拉固定。
(4)嘱病人咳嗽时按压局部切口。
(5)切口每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二)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将消毒备用的通气机管路、接头、湿化器等用物与通气机正确相连。
2.连接通气机气源及电源,将模拟肺和通气机管道正确连接,开机运转,以确认通气机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无异常。
3.婴幼儿或体重在15Kg以下的小儿病人,选择小儿通气机或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定功能的通气机,并选择小儿呼吸管道。
4.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通气机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设定通气机模式及参数(如VT、f、FiO2、I∶E等),开启必要的报警并调节报警参数的上下限,打开温湿化器。
6.使用通气机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是否得到改善,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变化,并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
7.使用通气机或通气机参数有较大调整,都应在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以便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8.准确、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通气机参数调整情况等。
9.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温湿化器的湿化效果,及时为病人清除气道及口鼻腔的分泌物。
10.通气机若出现报警,应立即正确判断报警原因、及时处理、解除报警、恢复通气机正常工作。
(1)“输入氧压力过低”报警:通气机氧源未接好或中心供氧氧压过低,应调节氧压或检查氧气源是否接通无误。
(2)“气道压力过低”报警:通气机环路断开或环路漏气,应检查环路有无脱漏。
(3)“气道压力过高”报警:病人自主呼吸与通气机辅助对抗,病人有呛咳或气道梗阻,应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或调节通气机模式参数,或者对病人适当镇静。
(4)“窒息”报警:通气机在设定时间内未感受到病人自主呼吸,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检查通气机触发灵敏度的设置参数是否过高,并根据病情更改参数设置。
11.床旁常规备简易呼吸器,以备停电、通气机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12.通气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应经医生同意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士不可随意调整通气机参数。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