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义工技能活动游戏社工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5)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      作者:范明林      点击:次      时间:2007-11-11


(5)家庭是劳动力来源的体系,会影响家庭的权力、性别关系和生活;通常,家中的男人参加工作赚钱养家,而女人则负担家中未领薪的劳务,这种状态成为主流社会典型的“家庭形态”,由此男人在家中成为拥有较高权力者。

(6)“权力”(power)是家庭冲突理论的重要概念,存在于家庭内外系统之间,而这会受社会文化、阶层的影响,如就家庭内而言,与性别、年龄有关。

2、社会冲突理论运用在暴力家庭

从冲突理论来解释家庭暴力,有两个假设:

(1)家庭生活会出现冲突;

(2)社会阶层化的合法性和权力的不同,允许家中居较高权力者用暴力对待家中权力较少者。这也是西方社会最常使用的“权力与控制”的不平等两性关系来定义婚姻暴力,包括使用武力、胁迫、经济控制、隔离以及男人特权,对其配偶行使身体、心理、经济、性的虐待(周月清,1995)。

另外就儿童虐待案例而言,父母视子女为其财产,因此为了控制子女而行使暴力。由此可见,钱力、拳力与权力涵义相同,“钱力”与“拳力”会提升“权力”,因此得以控制另一方,此即为权力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家庭冲突。实务工作者介入的目的在促使家中权力重新配置,使受虐待者可以在家中拥有平等的权力。而这也是我们倡导男女两性平权社会,以作为家庭暴力防治的最根本工程,也可以说是冲突理论的运用。

六、增权理论

增权理论是研究权力如何影响行为的一种观点,因为个人行为的方式实际上是同个人拥有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增权理论试图解释个人如何通过社会介入来增加他们的权力。从最基本的层次看来,增权意味着获得或转移法定权力及正式权力的一个过程,那么,增权当中的“权力”是什么样的权力呢?增权理论认为权力是没有限制的,但是能够在社会介入的过程中被产生,它较强调增加三种不同的权力:

1、个人层面的权力,指的是个人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人,这种个人层面的权力也相当于“个人效能”。一个自觉到自身存在的个人,才能正视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增进个人权力的一个方法就是帮助个人界定并理解他已有的权力,包括对个人的事务作出自己的决定,也就是说,个人通过提高自我认识,觉悟到自己地位和能力,最终对个人的命运做出决定。

2、人际交往的权力,指的是个人运用社会能力影响他人的权力。譬如个人可以在于他人交往中,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握谈话和决策的技巧,能与他人建立平等的关系。个人具备的社会交往能力来源于他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人际交往的相关技巧、自信、甚至个人的吸引力。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些要素同性别、种族、外貌等先致方面有关,而另外一些影响要素则完全是可以通过技巧、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达致改变的。因此,界定人际交往技巧缺乏、学习新的技巧和后天资源的不足是增权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

3、政治权力,意指个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手段影响组织、社区、社会资源分配的能力。资源的稀缺性和有用性,使得资源成为不同个体之间竞争的对象。个体如果能够在组织内部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具有控制的力量,那么,不论这种力量的性质如何,个体完全可能比其他人的资源占有上具有更多的优势,从而便利地实现自身的目的。

增权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在于:为求助的家庭提供的任务,除了切实地帮助对象解决物质上的问题、摆脱困境和重建家庭的互动模式及规范外,对家庭及其成员的能力建设同样重要。通过各种手段对服务对象赋权,使其最终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信心的、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寻找资源和面对今后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困境,这些服务对象的成长标志,才是家庭社会工作的真正成效和服务目标。

七、后现代社会工作家庭观

1、反对“家庭理论”的被提倡

后现代反对普及性的理论规范,认为理论只是主流社会下权力建制的产物,用来扫除异已;而所谓的“家庭理论”不外乎是为了父权体制下即得利益者权力的膨胀,如华人社会的家庭理论,意指夫对妻、父对子、兄对弟之间的上对下的伦常关系;而后现代思维即对此家庭理论关系提出质疑。后现代运用在西方社会时,也反对用任何宗教规范来建构家庭,如基督宗教所鼓励之“圣家”(holy family)(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图象。

2、反对二元化的方式来诠译家庭

后现代反对如使用“健康”家庭、“正常”家庭、“功能性”家庭来与“不健康”、“不正常”、“非功能性”家庭做区分,也不认为有所谓的“男性”即“女性”形式的存在,以区分家庭的角色与职务;亦即颠覆功能论对家庭功能的论述,否定传统社会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即“父与妻”、“父与母”角色的二分法。

3、家庭理论的质疑、批判

无论是从系统观点或是生态学的观点,都是强调社会脉动或社会的大环境会影响家庭系统,也因此影响家庭中成员的生活经验,塑造每个不同的个人;其中也包括个人所赋予的种族、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及其与家庭、社会彼此交互反应的权力与互动关系;人不是创造家庭或社会,而是被社会、被家庭所塑造,在这个成为独特或差异的我,是受这么多的复杂社会因素影响。而后现代观点提醒我们,接纳多元、兼容并陈、非绝对性;以反思开放的态度诠译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体系、不同社会阶层、多元型态的家庭。

4、家庭实务或家庭社会工作的质疑、批判

对不同文化与社会之差异性的尊重,以及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者“权力”的反思(reflexivity),如何协助家庭实务工作者在家庭,尤其是与那些非主流社会定义的家庭(单亲、未婚、同性恋、同居家庭等等)共事时,时时自我省察;意识到工作者是否过度使用专业知识、专业权力、主流价值、夫权式地介入到家庭系统中;并且也能意识到自己对家庭情况的诠译(需求评量)要留更多的空间,因为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家庭实务工作中,任何言说、倾听、诠译与书写(个案记录)的“再现”都是难以可能的。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