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义工技能活动游戏社工

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3)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      作者:范明林      点击:次      时间:2007-11-11


b.选择。在当事人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使当事人在口头或文字上了解并且同意,在许多问题中的某一个问题是应该立即注意并加以解决的。

c.要求合作。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当事人的积极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是依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的工作,即使现在的问题能够解决,当事人仍然会在新的问题前面束手无策。所以,必须要求当事人的合作,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最好的目标。

d.探究问题。也就是工作者与当事人一起深入探究,问题究竟是如何演化,才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在其中,何种因素是最主要的,应该如何采取措施,进行克服。

e.收集基本问题的详细资料。通过收集基本的资料,了解问题的基本性质和严重程度。

f.识别可控制的情绪,目的在于摒除产生问题行为前后的刺激,便于控制该问题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个在课堂上爱说话的同学,每次在课堂上说话之后,会被老师惩罚到教室门外罚站,但是在教室外面,他仍然会趴在教室的窗户上向内作鬼脸,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这样,罚站就不成为一种惩罚的方法,反而强化了他课堂说话的行为。所以,为了控制他的行为,老师可以将教室内的窗户贴上纸条,使他不能向教室内张望,当他感到罚站实在是一种惩罚的时候,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g.估计有利的环境资源。判断何种环境资源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争取到相应的支持。

h.指明行为的目标,也就是行为最后的目标。

i.形成修正计划。在对各方面的情况完全了解之后,根据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形成修正计划,当事人与工作者一起合作,去除不良行为,增强合理行为。

j.仲裁,也就是修正或维持某种行为,使他合乎修正的目标和与当事人所做的默契。

k.评定修正的结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如何,以便于今后的行为方向。

l.通过各种方法,维持已经获得的改变效果。

行为修正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适应不良的少年、智能偏低的儿童、精神病患者以及其他行为偏差者,还可以运用于抽烟与酗酒等不良行为。总之,行为修正的中心理论是不会变更的,只要确切了解当事人的情形,再根据实际订定方案,就可以完成目标。

三、代沟和文化反哺理论

在今天社会中很多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他们给孩子提供优越的衣食住行条件,让孩子吃饱穿暖,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为这就是父母角色意味的全部。然而,两代人之间却很少就彼此的想法进行沟通,不是他们不想沟通,而是因为双方价值观念、认识、行为方法的差异,以及父母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一切使得双方的沟通根本无法顺利进行。代与代之间好像横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并且这道鸿沟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条鸿沟有一个十分贴切的名称——代沟。代沟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急剧变化的时代,抑或在文化变迁缓慢的社会里,无不存在着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立、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代沟的存在,才构成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只要存在着社会文化不断变迁的背景之中的社会化过程,代沟就难以避免。

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代沟问题进行过深入持久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她看来,所谓代沟,指的是两代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两代人成长的历史时期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经验不同,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也不相同,差异的存在在所难免。因此,代沟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历史现象。真正使代沟成为问题的因素在于如何对待和消除代沟。诚如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写道: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而且永远不可能在年轻”(M·米德,1987年)。

沟通促进了解,了解消除差异。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消除代沟的有效方法。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与他人有沟通,问题是如何沟通和沟通的结果是什么。在一个有问题的代际关系中,沟通是间接的、暧昧不清、不真实和不坦诚的。导致这种沟通模式的产生原因很多,可能是双方之间对彼此的身份存在一种定向的认识,例如认为父亲就要严厉、不苟言笑,使得父亲在同子女的沟通过程中好像戴上面具的假人,影响沟通的正常进行。也可能是双方都抱着抵御、防卫的态度,或者是双方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等。而在一个和谐的代际关系中,沟通是直接的、清楚的、真实的和坦诚的。在沟通的过程中,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隐藏在沟通方式背后的感受和意义。因此,为了增进代际间的了解,双方都必须克服障碍,真诚地交流,尽量了解对方的感受。

良好的沟通依赖于沟通方式的选择,沟通的方式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父母对子女常用的沟通方式包括:命令、指挥、发号施令、警告、威胁、劝导、说教、批评、非难。这些沟通方式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子女对父母的权威形象的抗拒和反感,难以建立亲子之间真正和谐的关系。所以,父母有必要改变他们的说话方式。譬如,耐心的听子女表达自己的看法,不随意地中断他们的说话,作一个倾听者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接纳,用自由发言的方法在谈话中引进更多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学会称赞,用这种有建设性的沟通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共识。沟通是双方面的,在强调父母一方努力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提到子女在此过程中的参与。作为子女,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方面,父母的经验会对自己有好处,要学会从中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拒绝。此外,要学会向父母说出自己的问题,寻求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认为存在三种文化模式,分别是前喻文化,指的是晚辈向通过向前辈学习;并喻文化,指的是晚辈和前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指的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的发展将依赖两代人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已经能够积极主动地自由行动的年轻一代,一定能够引导自己的长辈走向未来。这样,年长的一代就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我确信,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只有通过年轻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未来”(M·米德,1987年)。米德所提出的后喻文化类型,为代沟的缩减提供了一种方法。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