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主页 > 疾病诊疗 > 内外妇儿 > 外科

胰腺癌(肝胆外科)(2)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2.消瘦:消瘦是胰腺癌的另一突出表现。消瘦的原因往往是因摄入量不足,持续疼痛,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长时期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则导致体内的蛋白质成分如肌肉、心肌、酶、抗体蛋白的耗损,使这种病人更容易发生手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等并发症。随着组织的消耗,体重迅速下降,全身总血容量亦随之减少,红细胞容量亦下降。对此则身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如全身血管床收缩,以适应于降低了的血容量,使血压维持于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麻醉,手术额外失血、失液、循环血量锐减,则血压迅速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因此,在术前进行积极的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其免疫能力,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如术前短期的给以静脉辅助营养或要素饮食(2周左右),可改变病人的全身状况,扭转负氮平衡。

3.内分泌的改变:胰腺疾病病人可能患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症。对于外科手术病人,血糖过高、过低均是危险的。而手术前后又常常有使血糖过高或低的因素:如麻醉、创伤、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输入高渗葡萄糖、禁食、胰岛素应用过量等。通常情况下糖尿病人术后维持尿糖+~++为宜,这样即可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

因此,术前应予以积极纠正,使其达到正平衡。如水、电解质、维生素K、C、凝血因子、白蛋白的补充。

当前争论较多的是对深度黄疸的处理:一种是经PTCD引流以改善症状再行手术,一种是不应行PTCD引流。

Nakayama对胆红质超过171μmol/L时,对108例患者PTCD(PTBC),死亡率由28.3%降至8.2~6%。Braasch指出当胆红质高于342μmol/L者死亡率为22%,低于此值者死亡率为13%。Denning报道胆红质低于102.6μmol/L者,无术后并发症死亡,他又报道经术前做PTCD者,手术死亡率由25%降至16%,术后并发症由56%降至28%。Pitt等认为PTCD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相同(分别为8.1%、5.3%),Pherson等(1984)报道PTCD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32%、19%)。而PTCD组出血、感染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

1988年全国胰腺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对于这种恶性梗阻性黄疸在术前是否先期引流(如PTCD)不能一概而论,如病程短、消耗轻、估计能耐受手术,作不作先期引流,后果区别不大,一般不作常规引流”;“因作PTCD发生并发症(出血、感染、脱管、胆漏等)的机会多,一旦发生后常会失去有效切除的机会。若高胆红质血症已累及肾功能,则为保护肾脏,应考虑先行引流术”。

我们所经历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绝大部分术前不予以先行引流。在积极的术前准备下予以手术。若行PTC检查时,一般的在手术的前1天或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前1天进行时,待造影结束后应尽量将积存的胆汁抽净,一般不会引起胆漏。

(二)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Child手术)

Whipple于1935年提出的术式治疗壶腹周围癌,后经Child加以完善,迄今半个多世纪一直用此术式治疗壶腹周围癌。遗憾的是Whipple氏术式对胰头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术后效果均不满意,一方面是胰头癌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另一方面这种术式亦有其治疗的局限性,从而又应用全胰切除以及区域性胰切除术等术式治疗胰腺癌(下面再行讨论)。

Whipple术式虽然为常用的术式,但有几个问题尚需讨论:

1. Whipple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胰岛细胞大部分分布在胰尾,其次为胰体,而胰头部最少。Whipple艽作的范围是胰腺头部以及肠系膜右侧的胰腺组织。胰尾以及胰体的大部均保留,是否会发生糖尿病。有人报道此术后约15%迟早将会发生糖尿病。Yasugi等报道若切除85~90%的胰腺则几乎100%发生糖尿病,切除75~85%在术后8~12周发生延迟性糖尿病,切除小于70%者不会发生糖尿病。典型的Whipple手术切除范围<70%是不会出现糖尿病的,我们的病例(45例)尚未见到发生胰腺的内分泌功能障碍。外分泌功能是否不足仍取决于:残留胰腺的量;残留胰腺癌的处理。若保留50%的胰腺组织,胰腺管又系与空肠正确的吻合,吻合后又无狭窄,则残留的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得以维持。

2.术中诊断易发生的失误

胰头癌及壶腹癌在术中诊断的失误屡有发生,必须予以重视。

胰头癌:常被误为慢性胰腺炎,或将慢性胰腺炎误为胰头癌。这两者的鉴别常较困难,有时将慢性胰腺炎误为胰头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者,亦有报道。有时胰头癌与炎性同时存在,特别是肿瘤埋藏于慢性炎症肿大的胰头之中,则诊断尤为困难。其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慢性胰腺炎,胰腺常呈一致性肿大,周围常有炎性水肿。胰头癌的肿块往往甚为坚硬。当胰腺管受阻塞时,则常呈扩张状态,胰腺周围少有炎性渗出。

为了明确诊断,可在术中用细针穿刺活检,尽量避免做组织做活检术。切下的胰腺组织过浅,往往难以有阳性发现,而过深、过大虽经缝合,仍然会发生胰瘘等并发症。

壶腹癌:一般情况下,经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后进行触摸检查,可做出初步判断。若切开胆总管以手指由胆管内触诊,则为诊断又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切除前要弄清:

(1)肿块属于什么性质?良性抑或恶性?

(2)结石性肉芽肿抑系肿瘤。少数情况下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长期的慢性刺激,在结石周围增生许多肉芽组织,将其误为肿瘤。

鉴于胰十二指肠切除,系严重的破坏性手术。除经上述的两种触摸方法诊断外,尚需切开十二指肠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改变,典型的征象是乳头呈菜花状突起,触之易出血,当取冰冻切片检查。有时病变不典型,应切开Oddi氏括约肌直视下观察。当发现结石与纤维肉芽组织同时存在,亦当做冰冻切片检查,以防长期炎症刺激发生恶变。

3.要全面地进行探查

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前,未进行腹腔内的全面检查,及至手术做完,或进行至一定程度时,方发现远处有转移灶,结果进退维谷。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故在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前,必须按下列顺序检查。

全腹部探查:在探查过程中要有条不紊,通常先检查肝脏、肝十二指肠韧带、小肠根部、横结肠系膜、盆腔等顺序,若无转移灶再进一步探查。

胰腺周围的探查:这一步骤是手术能否完成的重要环节。沿横结肠切开胃结肠韧带,将胃体拉开,检查胰腺表面、腹腔动脉周围、胰腺上下缘,以及腹主动脉周围有无转移病灶。无任何转移迹象时,再进行下一步检查。

上一篇:胰腺外伤 下一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助功能
评论搜索阅读 活动队员求助
    最 新 4 条 评 论     我 来 说 上 两 句 :【查看所有评论】
关 键 字:
发布时间:
排序方式:
显示条数:
关键字模式:
搜索内容:
 
发 布 求 助 信 息 注 意 :

1.〖无需注册〗便可以在该区发表你的求助信息。

2.所有发布的求助信息会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

3.本队提供的任何信息,均为参考意见,不负法律责任!

  发布求助信息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