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疾病诊疗内外妇儿外科

胰腺癌(肝胆外科)(9)


来源:求医网      作者:求医网      点击:次      时间:2008-02-22

 3.  CT扫描成像: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在早期的研究中与B超似乎相差不多,近些年来对CT的平扫及增强扫描的配合则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更大。CT扫描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像是:胰腺增大和胰周围脂肪间隙的消失;又可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是否受侵等。胰癌CT表现为:胰头外形增大、呈分叶状,正常边界的光滑曲线被破坏。若肿瘤液化坏死可表现为肿瘤内低密度阴影。胰头癌时则胰体、尾部常伴有水肿或萎缩。胰腺钩突部肿瘤早期较易忽略,若胰腺钩突部失去其特有的形状,向前或向后两片圆形凸起,并伸延至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则提示此区域内有肿瘤存在。钩突部肿瘤的另一图像是:它将从后面将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则提示此区域内有肿瘤存在。钩突部肿瘤的另一图像是:它将从后面将肠系膜上动脉抬起,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伸长、变直。由于癌肿的局部浸润,则胰腺周围的脂肪间隙可中断、破坏以致消失。胰腺癌的间接征象为胰管和胆总管的不同程度扩张。Zeiss对56例胰腺癌的增强CT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与手术及Freeny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认为CT对判断肿瘤不可切除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动态CT的动用,可靠性达100%;但对可切除性的判断准确性较差。因CT不能显示出细微的胰腺侵犯和表面转移性病灶。Pasanen报道C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有效率分别为95.2%、92.9%和96.6%。但CT对诊断<2cm的肿瘤,敏感性只有77%。

 4.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对局限于胰腺内小癌肿和判断有无胰周扩散等,优于CT及B超。对胰腺癌诊断的征象为:T1加权像胰腺实质内局限性信号减低,T2加权像上肿物与正常组织间密度比低,在使用上常受限;若T1加权像示腹膜后脂肪呈网状低、中等信号可诊为早期局部受侵犯;胰周、胰腺后、胃、十二指肠、肾上腺、胆总管、肝门等受侵表示局部侵犯严重,无法切除。结合MRI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研究表明:T1加权像胰腺实质内局限性信号减低中伴有信号增强区域为实质部分,信号减弱区则有明显的出血坏死。

 5.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ERCP检测一方面可直接窥测胰管的病变,另一方面通过它进行活检和刷洗而取得标本,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因而其诊断的准确程度可在90%以上。胰腺癌约80%以上为管上皮癌,而大部又在胰头部故表现有胰头部受累。胰管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中断或移位,狭窄段胰管常有僵硬感。若胰头部肿瘤巨大时则胰管显影很短或不通畅。非完全梗阻者可显示梗阻远端明显扩张。当胰管某处有不规则突起或毛刷样改变时,则为胰管可能与坏死癌灶沟通或形成瘘道。胰癌主要侵犯胰头实质时,则胰管常表现为被推移,受夺,若累及胰头段胆管时可出现“双管征”或该段总胆管僵直、不规则以至扭曲。有人将胰腺癌分为:狭窄型、闭塞型、胰实质缺损型、管内发育型、排挤压迫型5种,小胰癌多表现为狭窄型、闭塞型和胰野缺损型。目前ERCP对未侵及胰管的小癌肿诊断仍有困难。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胰管的改变应予以鉴别、后者主胰管和2级分支呈不规则扭曲、狭窄或扩张交替,即谓之串珠状改变。有的反复性发作者,则可见多处囊性扩张,有些可见钙化等。对胰管进行直接扩大摄影法有助于胰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

虽然ERCP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经检出者,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6.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胆系疾病应用PTC检查我们自50年代即开始,当时使用的粗针穿刺,无带有电视的X线机,难度较大,但对一些复杂的胆道疾病诊断提供了积极的作用。70年代以来我们彩细针穿刺并在带有电视的X线机监视下进行,几乎无失败者。为防止深黄疸病人PTC后出现胆漏、腹膜炎,我们一般均在手术时,在手术台上进行,随即进行手术,因而PTC后并发症甚少。笔者等在用细针PTC以来的358例中仅1例出现腹膜炎而行急诊手术,PTC对胆系疾病的诊断如胆管癌、良性狭窄等是一很好的方法。PTC的检查一方面除外了胆系病变,同时亦可以见到胰头癌对胰腺段胆管压迫、侵袭的间接征象;胆管受压、推移、僵硬等。Bakkevdd总结了472名患者研究的结果,PTC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5%,对Ⅰ期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8%。有人对深黄疸病人在行PTC后,为减轻黄疸改用PTCD以行引流。我们认为术前行PTCD增加了进行感染,一般不予以采用。

7.细针穿刺细胞细胞学检查(FNA):在CT或B超导向下用FNA对胰腺癌进行诊断,大大的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可在术前经皮穿刺,亦可在术中直接穿刺。经皮穿刺需经过一些脏器,但由于穿刺针细只要掌握要领,一般少有并发症,是否会有穿刺针道肿瘤种植问题,亦很少见。1981年Beazlcy报告穿刺检查之阳性率高达87~100%,1988年Warshaw总结性认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为87%而无假阳性。

8.胰液的细胞学检测: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获取胰液,做细胞学检查,但假阴性率较高。将内窥镜直接插至胰管,直接吸取标本行细胞学诊断,尤其对胰体、尾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若在术中置管收集胰液则可对隐匿性胰癌作出精确的定位诊断,有人应用此法可以发现原位胰癌。

 9.选择性血管造影(SAG):SAG在胰腺癌中的早期征象与特征是肿瘤对血管的浸润。胰头癌最早浸润的血管是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胰体或胰尾部癌则可浸润胰背动脉、胰大动脉、胰尾动脉及胰横动脉。SAG则能显示上述动脉,并使包绕胰腺上部的腹腔动脉显影;导管插至肠系膜上动脉,可显示包绕胰腺下部的血管。导管插至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总动脉,可显示胰头的动脉;插入脾动脉则显示胰体、尾部。通过这些血管的改变以诊断胰腺癌。受癌肿浸润的血管则呈僵硬、狭窄或阻塞、管壁外形不规则等。若大的血管受侵如肝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等,则说明病变已至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自身血管的变化,要通过超洗动脉造影,方可看到肿瘤内血管;细而卷曲和不规则的血管。

SAG对诊断<2cm的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毛细血管期可以显示小肿瘤引起的胰腺内血管受侵、阻塞以至与肿瘤部位相应的少血管区。若肿瘤局限于导管上皮,且不伴有胰实质受侵时,则SAG不能发现。

上一篇:胰腺外伤 下一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