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1076303号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 www.gzyld.org.cn
加入医疗队
加入志愿者

位置:GZ医疗队医疗教学教学文档网络资源

幼儿惊厥(2)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10-02-08

吡哆嗪依赖症:           

      这种患儿的惊厥,可发生于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内,一般治疗无效,故除外一切上述疾患后,可试行注射维生素B65~10mg, 5~15分钟后惊厥即止。多见于患儿之母妊娠期使用过大量维生素B6,或由于遗传性代谢异常而对维生素B6需要量高者。脑电图改变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婴儿惊厥一样,无特异性改变,但这种小儿在惊厥发作间期,往往表现不安定,对听觉或机械性刺激反应为肌阵挛,患儿眨眼和眼活动不协调。吡哆嗪依赖性痉挛应与吡哆嗪缺乏症鉴别,后者见于食物中维生素B6极度缺乏者,亦表现易受激,易恐惧并可有惊厥,常同时伴有胃肠道方面的症候。脑电图不正常,色氨酸耐量试验,可见尿内黄尿烯酸排出增加(这与吡哆嗪依赖症不同,后者尿黄烯酸排出正常)。

破伤风:

      新生儿和幼婴儿的破伤风,虽然除了非特异性强直性和阵发性的抽搐外,还有角弓反张或牙关紧闭。凡是主要侵犯到额面、项部、背部以及受颅神经支配的肌群,并出现肌张力增高而有轻度脑膜刺激征时,就应怀疑为本病,而寻找入侵伤口,首先是脐带的伤口。

电解质紊乱:

    新生儿和婴儿在脱水和纠正脱水后,在渗透压强烈波动的基础上易于出现惊厥,见于高张性脱水伴高钠血症及低张性脱水特别是低钠血症者。输液不适当者,亦可导致严重惊厥并遗留永久性神经损害,尤其是输液进行得太快时。

 

发热性惊厥:                    

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以发热、呕吐、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改变为特点。

多由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冬春季多发,以6~12个月的小儿为主。可骤起发病(脑膜炎双球菌多见),也可以亚急性发病(流感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多见)。不同病菌、不同年龄表现各有不同,但主要的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等。

惊厥发生率:流感杆菌44%,肺炎链球菌25%,脑膜炎双球菌10%。新生儿及婴儿表现不典型(易激惹、烦躁、呆滞等)。主要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脑脓肿等。

脑脊液检查:常规检查往往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1.0×109/L,多核为主。蛋白质>5.55mmol/L(1g/L)糖<1.0mmol/L。可用离心沉渣,革兰氏染色涂片检菌或细菌培养(一般需5~7天)来确定病原菌。

治疗:分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早期、敏感、透脑、全程的原则;疗程一般2~3周。停药指征:症状消失,热退1周以上,CSF细胞数< 0.02×109/L且90% 为单核细胞,细菌培养阴性,糖及蛋白含量正常。激素的应用一般为3~5天,地塞米松0.6mg/kg/d。对症处理包括退热,止惊,降颅压等。此外,还要及时处理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室管膜炎等并发症。     

热性惊厥(febril seizures, FS)

好发于2~4岁的小儿,常发生于初起的病毒感染。于热度上升前、热高时或热度降时发作,时间短暂,发作后脑电图正常。年幼儿的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能引起惊厥,其发病率约2%~8%,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可能因为6月~3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至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典型的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6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②患儿体质较好;③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④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一般预后好。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中毒性脑病:

急性感染过程中可出现类似脑炎的表现,但非系病原体直接侵入脑组织,而可能是与感染中毒、人体对病毒的过敏反应、缺氧、脑水肿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特点如下:①任何年龄、各种体质小儿均可发生;②多见于中毒型菌痢、伤寒、百日咳、败血症、肺炎等疾病的极期;③惊厥可局限性、次数多、时间长,常有意识障碍及神经体系征,预后较差,昏迷越久,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任何小儿发生惊厥,都应想到有中毒的可能。脱水或纠正脱水后的婴儿甚至6个月以后的婴儿可发生惊厥。此年龄的代谢紊乱病也可发生惊厥,值得注意。

 

昏厥:

     见于4岁以上小儿,性成熟期为高峰,属精神性迷走神经反射性伴血管运动性虚脱;可短时间意识丧失,偶可发生短时间全身性强直- 阵挛性抽搐(甚至尿失禁),对诊断有帮助者,是发作前或发作时伴随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出汗、肢冷、面色难看、通气过度、精神紧张(如等待打针时的恐惧心情等)。每例除测血压外,尚应检查心脏功能(比较平卧和直立时的血压、心电图)。心率紊乱,尤其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引起惊厥发作,心源性昏厥的特征是缺乏前驱植物神经症状。

脑肿瘤:

     任何第一次发生惊厥,即使非局灶性惊厥,都应想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有局限性特征者,更应考虑。首先考虑大脑肿瘤,因该肿瘤约占小儿脑瘤的1/3。位置越靠近大脑皮层,越易引起惊厥,尤其是位于中央前回者。这种生长缓慢的肿瘤,常以惊厥为其唯一症状,常长期不被发现,故应对每一次惊厥发作,都重新做脑超声检查,必要时做脑血管造影,CT扫描寻找肿瘤并定位。小儿脑肿瘤有一半位于后颅凹幕下(40% 为小脑瘤、15% 属脑干瘤)。幕下肿瘤从不以抽搐起病。只有当大脑导水管阻塞,脑压进行性增高者才引起惊厥。强直性惊厥(小脑癫痫)亦只有当病变发展到相当阶段才出现,从而获得确诊。

 

屏气发作:

发生于1岁末到4岁之间。典型者,发作受情绪影响,发生于轻度精神创伤或暗示后。小儿先短促尖叫,然后短时间呼吸停止,发生重度青紫和强直- 阵挛性抽搐,甚至角弓反张。随着呼吸的重新出现而渐止(青紫型屏气发作))呼吸停止时尚可伴有昏厥性循环虚脱、极度苍白(苍白型屏气发作)。其他类型的情绪性惊厥与青紫型相似、可有惊厥和角弓反张。以上症状多由缺氧引起,但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新活动 回顶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